七一社區        注冊

2015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3】

2015年12月15日11:17   來源:《時事報告》

原標題:2015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

地區熱點問題出現新動向

2015年,全球地區熱點仍然集中於中東、東歐和東亞三個地區,但形勢出現新變化,而且特點各不相同。

中東形勢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伊朗核協議簽署,美伊關系緩和。對中東地區來說,美伊關系對中東形勢有決定性影響,美伊對抗結束是歷史性事件。在后伊核時期,美伊關系將由對抗狀態轉化為非敵非友狀態,伊朗承認美國在中東的主導權,而美國則承認伊朗的地區大國地位,承諾不損害伊朗政權的安全。雙方都將從這一妥協中受益。對美國來說,這有利於減少以色列和沙特對美國中東政策的掣肘,從而進一步降低美國維護其中東主導地位的成本﹔對伊朗來說,擺脫了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將利用其特殊戰略地位和石油資源以及人才優勢,推動經濟迅速起飛,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將進一步上升。雖然由於美國國內多數人反對伊核協議,兩年后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是否繼承奧巴馬政府的這份外交遺產尚有不確定因素,但從大勢看,通過政治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是大勢所趨。后伊核時期給中東地緣政治帶來的新格局,將為其他國際力量如歐盟、俄羅斯和中國在中東施展影響提供更大空間。

二是從2015年9月30日開始,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問題,對敘利亞和中東形勢造成重大影響。“伊斯蘭國”的出現,使美國和西方顛覆巴沙爾政權和打擊伊斯蘭極端恐怖主義勢力之間陷入兩難困境。俄羅斯選准這一有利時機,對“伊斯蘭國”和敘利亞反對派勢力實施軍事打擊,既震懾了敘境內恐怖主義勢力,也遏制了美國西方的“倒巴(巴沙爾)”勢頭,敘利亞戰局出現有利於敘政府的變化。在俄軍事支持下,敘利亞政府軍在伊朗和真主黨盟友協助下,收復了部分失地。俄軍事介入打亂了美國在敘利亞的戰略部署,在中東地區形成了美俄分別牽頭的兩大反恐陣營,加劇了中東地區相關國家的分化,使各國不得不在兩大陣營之間選邊站隊,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主導地位形成一定沖擊。俄此舉不僅有助於加強俄在中東的地位,推動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而且可借此調動國際關系,爭奪反恐道義制高點,有利於扭轉烏克蘭危機以來遭受西方孤立制裁的被動局面,可謂一石多鳥。不過,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也面臨局限和風險,其效果和影響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俄羅斯總統普京已明確表示不會派地面部隊參與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俄羅斯議會下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預料俄空中打擊行動隻會持續3到4個月。國內外觀察家普遍認為,這種有限的軍事行動不太可能對敘利亞軍事沖突形勢產生決定性影響,政治上也不會使美國西方改變其要求巴沙爾下台的立場。目前可以確定的是,軍事介入將給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與西方展開博弈增添籌碼。

三是中東動蕩影響外溢,大批難民涌入歐洲。2015年,涌入歐洲的中東難民達到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規模。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估計,今年前10個月涌入歐洲的難民已達70萬,預計全年將超過100萬。德國預計今年將收到80萬份難民申請,而2014年為20萬份。多數難民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尼日利亞、巴基斯坦、科索沃等國家。取道土耳其抵達希臘進入歐洲的難民最多,今年1—8月總計13萬多人,其中約六成是敘利亞人,四成是阿富汗人。匈牙利是第二入境口,難民超過10萬人。難民最渴望的三個目的地分別是德國、瑞典和英國。難民數量爆炸式增長的根本原因是戰爭和沖突的擴散。難民最多的國家,都是飽受戰亂之苦的地區。敘利亞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仍無緩解跡象,所以產生的難民最多。歐洲面臨的難民危機折射的是中東和中亞地區多年戰亂和沖突的外溢效應。

烏克蘭問題仍是歐洲面臨的主要地區熱點。與2014年相比,烏克蘭危機在2015年的變化主要體現在,經各方間艱難的折沖博弈,明斯克協議開始發揮作用,烏克蘭東部沖突出現趨緩跡象。但由於引發危機的各種深層矛盾未解,這種趨緩勢頭基礎非常脆弱,許多因素依然可能導致激烈的武裝沖突再度爆發。目前烏克蘭經濟瀕臨崩潰,亟須深層改革,而烏克蘭東部持續敵對狀態阻礙了改革和經濟發展。西方特別是美國不會解除對俄制裁,俄羅斯也沒有屈服於西方制裁的跡象,但俄羅斯為此不得不在經濟和外交上承受高昂的代價。圍繞烏克蘭問題,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形成死結,這是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的根源所在。

亞太是地區熱點問題集中的第三個地區,2015年有關形勢也出現一些新變化。與中東熱點和烏克蘭問題不同,圍繞亞太地區熱點,有關當事方之間實際發生沖突的風險並非在升高,而是趨於降低。無論是在有關領土及海洋權益爭議問題上,還是在冷戰遺留問題如朝鮮半島上的對立,可控性總體都有所加強。亞太地區的緊張氣氛主要來自大國在地緣政治上展開的戰略博弈。美、日為在對話戰略博弈中爭取有利態勢,常常利用地區領土爭議問題做文章,而個別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的國家試圖利用大國矛盾,坐收漁利。因此,管控這一地區的熱點問題,關鍵在於大國關系,尤其取決於大國之間能否增強戰略互信。2015年,由於中美、中日等大國關系總體朝積極方向發展,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的摩擦和爭議並未對地區安全形勢造成根本影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