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羅志軍:關於《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3】

2015年11月25日10:5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關於《中共江蘇省委關於制定江蘇省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問題

建議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要求和重大舉措。這裡,就其中幾個問題作簡要說明。

第一,關於“十三五”發展的基礎條件。“十三五”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對此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回顧多年來走過的歷程,不同階段總會有不同階段的矛盾問題,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我們正是攻克了一個個“難”、闖過了一個個“險”,才取得今天這樣的發展成就。“十二五”時期,不論是國內外環境,還是江蘇自身發展,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形勢的復雜性、任務的艱巨性都是罕見的,我省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也是顯著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連續突破5萬億元、6萬億元,今年可達7萬億元左右,上了三個大台階,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達到上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轉型發展有力推進,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跨越,第三產業佔比超過第二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0%,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一,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生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發展的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顯著增強﹔改革開放走向縱深,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方位開放布局全面展開,企業、城市、人才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收入五年分別增長65.7%和79.8%,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今年可全面實現人均年純收入低於4000元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社會安定有序、團結和諧、充滿活力。這些成就來之不易,為“十三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的發展變化,不僅體現在綜合實力和發展水平有一個大提升,更深層次的是發展理念的轉變、發展動力的轉換、發展路徑的創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們堅決貫徹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審視、認真梳理發展思路,及時調整、充實完善工作部署,形成了鮮明的工作特色,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建議稿概括為“五個始終堅持”:始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始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為根本動力,始終堅持以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為重要取向,始終堅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在“十三五”發展中予以堅持和發揚。

同時我們也看到,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存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短板和薄弱環節,建議稿從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民生保障、資源環境、體制機制以及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水平等方面作了客觀分析,強調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心,銳意進取,奮發作為,不斷開辟江蘇發展新境界。

第二,關於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十三五”期間,我們必須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仗,完成“兩個翻一番”硬任務。中央對全國實現“兩個翻一番”有一個分析判斷,就是2016-2020年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同時指出,實現7%以上的增速也是有可能的,但難度較大,不確定因素較多。從江蘇情況看,“比全國平均速度快”,是當年小平同志的諄諄囑托,也是多年來江蘇發展的基本態勢,並且已經成為全省上下的共識和追求。對照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目標,“十二五”前四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幅為9.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考慮“率先”要求和我省現實基礎、發展走勢,“十三五”期間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應當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每個年度的增長目標則要根據當時的形勢作具體確定。對照城鄉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標,“十二五”前四年全省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年均增長7.9%、9.7%。盡管經濟下行使原訂的倍增計劃實現時間有所延長,但預計我們還是能夠提前實現翻番目標。上述目標,符合潛在增長率區間,我們也有實現的基礎條件支撐,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為轉方式、調結構留出回旋余地和空間。

未來五年,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三期疊加”影響不斷加深,結構調整陣痛仍將持續,經濟下行壓力短時間內難有明顯緩解,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甚至更快一些,難度不小。建議稿強調緊抓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厚植實體經濟發展優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

實現“經濟強”,不光要看速度、看規模,更要看質量、看效益、看可持續增長。建議稿明確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努力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在加快轉型升級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第三,關於“十三五”發展戰略的豐富完善。省委歷來重視發展戰略的制訂和實施,在不同發展階段提出了符合省情實際的重大戰略,並根據形勢和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充實,使之適應新情況、指導新實踐。建議稿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的新要求,根據發展新理念和發展階段新變化,對原有發展戰略進行了豐富完善,對戰略內涵進行了深化拓展,明確實施“七大戰略”:一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省在“十二五”時期率先提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並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戰略,在實踐中起到了重要引領作用。建議稿明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強化其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全面創新要求,目的是引導全省上下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使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主引擎,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二是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這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戰略,無論是對當前增長還是對長遠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稿明確繼續實施這一戰略,就是要更好發揮其基礎性作用,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實施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新世紀以來,我省先后提出並大力實施城市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推動我省城鎮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在此基礎上,建議稿提出實施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呼應了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兼顧了我省不同區域城鎮化發展實際,有利於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江蘇的一大基本省情。“十二五”時期我們把區域共同發展戰略深化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著力推動三大區域優勢互補、互動發展,取得突出成果。但不同板塊之間的差距仍然明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的任務依然繁重。建議稿明確繼續實施這一戰略,要求將全省三大區域發展與全國區域發展新的戰略布局緊密結合,在更高平台上加快區域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結構,提高協調發展水平。五是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開放型經濟是江蘇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經濟國際化戰略實施20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企業、城市、人才國際化,取得的成效十分顯著,得到了各方面廣泛認同。建議稿明確堅持實施這一戰略,同時根據對外開放新形勢新要求,提出要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放大向東開放優勢,做好向西開放文章,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形成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六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江蘇發展到了這個階段,生態環境成為突出“短板”,“十三五”時期必須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可持續發展擺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議稿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惠民,著力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綠色化,扎實推進美麗江蘇建設。七是實施民生共享戰略。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建議稿新增設了這個戰略,就是強調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共享發展,把民生需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導向,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鼓勵創業致富、勤勞致富,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斷增強全省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