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山深處“老縣長”——記共產黨員、獨龍族的“帶頭人”高德榮

2014年12月21日10:34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大山深處“老縣長”--記共產黨員、獨龍族的“帶頭人”高德榮

高德榮在獨龍江鄉檢查安居房建設進度和質量(10月27日攝)。新華社發

清晨,“老縣長”披衣出門,環顧寨子。

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每天起床,先出門看看寨子上空的炊煙。

雲霧在群山間繚繞,山峰仿佛飄在空中。江水輕唱著向南奔去,水色透碧如玉。

獨龍江美,獨龍人勤勞。

39年來,為了尊嚴和夢想,他帶領獨龍族的鄉親們不懈奮斗,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兄弟民族的支持下,把一個封閉、貧窮、落后的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領進了21世紀。

他今年已滿60歲,已經退休。但是,為家鄉發展的這顆心,從沒退休。

性情

說起“老縣長”,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幾乎無人不曉。一位外地來的詩人寫道:“你的故事,街邊的補鞋匠也能講上幾段。”

然而,記者日前在獨龍江邊見到他時,絲毫沒有感到詩意。

身高不到1米6,膚色黝黑,笑容憨厚,眼裡透著幾分精明,不主動看人,衣著舉止土氣。別說“縣長”,看上去頂多是個“鄉長”。

可他確實當過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而且在7年前當選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廳級,獨龍人裡最大的官。

之所以稱他“老縣長”,據當地干部講,這樣親切,他喜歡聽。

“今天要談,就談民族發展問題,其他一概不談。”坐在桌子旁,他開門見山,調子很高,沒有表情,空氣中浮著一絲冷淡。

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穩宜金介紹,“老縣長”不讓宣傳他,只是為了讓獨龍江引起更多關注,獲得外界幫助支持,才勉強答應“配合”。

獨龍江逶迤奔流,在巍峨的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脈之間,沖出一條深谷。江邊狹小的河灘台地和山腰上,居住著古老神秘的獨龍族。千百年來,這裡的氏族部落刀耕火種、結繩記事、住茅草房,女子紋面,山外人稱其為“俅人”。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才有正式的族稱--獨龍族,原始山民一步跨入社會主義。

目前,獨龍族在全國約有7000人,其中4300多人聚居在獨龍江鄉。

大山阻塞、景色秀麗、農耕漁獵、雞犬相聞,多麼像世外桃源!可是,奇絕風光,常在徐霞客筆下的“險遠”之地。寒冷多雨,苞谷低產,獨龍人生活困難,至今仍有一些人在吃救濟和低保。

所謂現代物流,在這裡還是神話。1964年,政府在高黎貢山上開出一條人馬驛道﹔直到15年前,才修起連通外界的盤山公路。至今,獨龍江鄉每年仍有大半年時間大雪封山,形同“孤島”。這期間,獨龍人最怕得重病,有些婦女連懷孕都要算計時間。

“獨龍族發展不起來,把我宣傳得再好,我也沒面子。”他看著記者的眼睛,認真地說。

在后來的接觸中,記者感到,他把“面子”看得很重很重。

“戴著落后的帽子,很不光彩。沒有共產黨,沒有兄弟民族,就沒有獨龍族的今天。”

“一個民族,必須對國家和兄弟民族有貢獻。老是伸手,抬不起頭。”

據當地干部講,“老縣長”雖然把獨龍族的落后挂在嘴邊,但別人不能提,聽了他會生氣。

記者小心翼翼,生怕哪惹著他而中斷採訪,但他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他用“滇普”或獨龍語與人談事,採訪還是不時被打斷。后來,他干脆站起來,不辭而別。見記者跟進裡屋,有些慍色:“採訪到此結束。”

記者看他往手上倒了好多種中藥和西藥,一仰脖全吞進嘴裡,正想勸他這樣吃藥不好,他轉臉嘿嘿一笑,幽默了一把:“沒事,這叫中西醫結合。”

穩宜金是白族干部,和“老縣長”在貢山縣班子裡共事多年,雙方引為至交。他安慰記者:“他是有點‘硌’,有時和我們吵得凶,但隻要是工作,他回頭會表示友好,會主動找你開玩笑。”

“老縣長”名叫高德榮,曾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代表獨龍族到北京開過會。

記者很想搞清楚,為什麼他有這麼高的威望?

聽說當天記者恰巧生日,他立刻變得友善起來,吩咐老伴去自家池裡撈兩條魚。“你遠道來,按獨龍族風俗,晚上為你慶生,咱喝兩杯。”看著記者,目光溫暖。

大山裡的人,心眼直,也很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