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開創法治中國新天地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述評

2014年10月20日0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依法治國,實現中國夢的康庄大道

“我們必須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把法治中國建設推向前進。”

一年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決策,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

今天,黨的中央全會將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問題,以法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已然清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前景呈現眼前。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是法治中國的根本遵循﹔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是法治中國的制度基石﹔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是法治中國的實現路徑。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體內容、基本要求,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國家有關監督機關要擔負起憲法和法律監督職責,加強對憲法和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健全監督機制和程序,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

“憲法權威就是憲法得到全社會普遍的認同、自覺遵守、有效維護的一種理念、文化與力量,表現為憲法至上,所有的公權力、國家活動都要受憲法的約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說。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積極探索實踐、拿出真招實招——

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依法治國需要在每一個具體目標的落實中得到檢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認為,建立這樣的體系和標准,可以使國家法治化進程得到“方向標”的引領和“觀察儀”“監測器”的評價,可以適時防止、預警、糾正破壞法治現象的發生,使法治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學習借鑒、發展繼承法治理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了“禮法合治,德主刑輔”這一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精髓要旨。

“這是執政黨治國理政認識的重大提升,為科學汲取古人治國理政智慧提供了鏡鑒。”專家指出,“數千年來,‘禮’與‘德’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也必將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

對一個國家而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解決中國的問題隻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

對國家的公民而言,對於法、禮、德等規則的遵守,就是要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會行為規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線不能逾越、道德的紅線不能觸碰,法律的義務不能棄、道德的責任不能丟。”李林指出。

依法治國,貴在樹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序、保障人權的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重在讓人們對法治形成信仰,使法治變成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切難題,隻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一切願景,隻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

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康庄大道。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為新起點,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必將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法治中國更加光明的前景。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秦杰、霍小光、張曉鬆、陳菲、楊維漢、王宇、鄒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0日 01 版)

上一頁
(責編:張玉、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