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習慣網絡思維 更新傳統行業

“90后”創業 不走尋常路

武夢恬 申孟哲

2014年07月03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歷練中 理解責任感

其實,每個創業者的生活都不是隻有光鮮的外表和成功者的光環,在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次次的努力、困惑與挫折。

對於剛剛畢業的“90后”們來說,尋找方向也許是最困難的。武星宇告訴筆者,他的公司在2012年底就已經注冊,但是到了第二年年中,才正式啟動第一個項目。“這半年多的時間我在做什麼?就是在思考,在做市場調研和產品規劃。”他說。

對於退學“北漂”的高陽來說,創業的壓力更大。“在最初起步的一段時間裡,由於創業的啟動資金不足,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零工資的。”

但是在談到收獲的時候,郭列、高陽和陳章文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堅持”一詞。高陽表示,跟自己同期創業的公司有七八家,但是大多數因為沒能堅持下來,半路夭折。

“隻有堅持下去,才能看到另一片天空長什麼樣子。”高陽說。

創業的路程越艱辛,越能看到更多的風景。郭秀峰告訴筆者,在注冊國別域名的過程中,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們組建起了自己的創業團隊,是讓他最感欣慰的收獲。

張天一則表示,通過賣米粉,他開始了解到了不同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體會到了生活的不易。“現在我去外面吃飯,都會主動幫店家收拾盤子,用完洗手間也會幫人家擦干淨,因為我知道做這些事情的辛苦。”他說。

除了開拓眼界,“90后”的創業者也開始將社會責任與自我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收獲成就感的同時也收獲了責任感。

比如俞立穎就發現,設計產業內部存在著招人難的問題,而自己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也在為找工作的問題而煞費苦心。於是,靈機一動的她便著手搭建了一個名為“浙大好工作”的微信公眾平台,在平台上發布招聘信息。如此一來,企業招人難與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就“一箭雙雕”地被解決了。

一直關注程序員群體的高陽受到國外公司舉辦的黑客馬拉鬆的啟發,開始利用自己線上社區的影響力,在國內開展“黑客馬拉鬆”活動。

所謂“黑客馬拉鬆”,其實是一個鼓勵創新的平台,內容是通過比賽的形式,讓程序員團隊在短時間內做出一個全新的產品。

這一借鑒國際形勢的新事物,立刻受到了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與媒體的關注。一股創新的浪潮,就這樣在行業內攪動起來。

“做這件事完全是我的副業,我們就是希望以公益的形式來鼓勵創新,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高陽說。

武星宇則說:“任何一款產品如果不是著眼於提升社會效率,那麼它的前景一定不是明朗的。”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