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為“草根”和小企業施展才華提供平台、提升能力提供跳板

上海電影節:將“螞蟻”孵成“大象”

訪上海國際影視雙節組委會執行副主席兼秘書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胡勁軍

2014年06月13日09:28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上海電影節:將“螞蟻”孵成“大象”

專業、融合,撞出產業新活力

“要提 ‘辦世界一流的影視節’、‘走向世界’這樣的目標、口號是很容易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全球14個A類電影節之中最年輕的,如何定位、如何成就個性特征,是多年來業內業外的一種追問。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提出“為亞洲、為華語、為新人”的全新定位。腳踏中國所處的亞洲娛樂影視發展熱土,踩准中國電影制作力量轉型元年的腳步,是這一定位的緣起。而要達成“為亞洲、為華語、為新人”的目標,以專業化的眼光和服務,配齊電影產業發展所需的要素,是路徑。胡勁軍說:“做電影,要人氣、財氣、名氣、精神氣,我們希望電影節形成這樣一種氛圍,來上海,你要的這一切都有。”

論壇和市場,是影視雙節助推產業的兩大平台。今年,原本分散的兩節五大市場打通並攏,胡勁軍透露,明年影視國際市場要設立主題館,按照產業布局特點形成服務,法律保障、金融支持一應俱全。“今年小試一把,電視節期間,影視市場中的台灣館、動畫館、韓國館、香港TVB館都很受歡迎。台灣館負責人說,為了進市場,台灣地區30多個公司、電視台爭破頭,最終電視台一家一個攤位,制作公司兩家一個攤位,才都‘塞’進去了。明年,國有企業館、中國民企館、上海民企館和亞洲各個國別館都可以搞起來。我們不拼規模,拼專業的服務和設計,包括展示、招商,不比展台多炫,而是務實地為影視業提供表達、創造、碰撞的空間。”

一切設計,順應產業融合之趨勢而動。胡勁軍說:“這種融合,包括行業內的,越來越多影視制作機構不單是拍電視劇或電影的,也包括行業外的,文教、文金、文科的融合越來越明顯。”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中,美國最大完片擔保公司掌門人將以案例分析形式為中國影視人提供新視野,並將直接在入選“電影項目市場”的28個項目中挑選2個項目提供完片擔保服務。

螞蟻、大象,布局電影新未來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產業布局要形成 “螞蟻軍團效應”。“這方面,我們的鄰居已有成功經驗。金融危機之后,韓國影視業遭到重創,如何又爬升到如今亞洲乃至世界矚目的位置?正是當時3000家受扶持的‘螞蟻’企業中走出了‘大象’。”胡勁軍說,上海國際電影節尋找的正是一個個未來可能成為“大象”的“螞蟻”,因為“螞蟻”正是產業的基礎所在,而如何將“螞蟻”孵成“大象”,是更關鍵的。

電影節期間,醞釀、商談多時的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將首度發布、今秋招生,對准的是中國電影制作的技術人才缺口。在一年制高強度的課程設計下,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的畢業生將是上手就可投入電影制作的人才新血﹔國內最大、最先進的攝影棚將在后世博園區揭開蓋頭,對板的是電影制作的硬件需求和科技含量﹔中國微電影、網絡劇雙創基地在上海落戶,關注的是從手機、計算機小屏幕起步的影視新生力量﹔完片擔保制度的首次試水,同樣瞄准小“螞蟻”的需求——對於影視新人和中小影視企業來說,這一已在好萊塢通行的金融擔保制度的引進,將是一場“及時雨”。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電影節是觀察中國電影產業的最好機會﹔我們的活動板塊設計同樣從對當下亞洲、華語、新人創作態勢的觀察而來”,胡勁軍說,當下市場,大制作、名導演模式已不是電影取得成功的唯一路徑,這一模式甚至正在慢慢消退,而草根拍草根,正日益成為新的產業趨勢並獲得觀眾和市場的認可。振興上海電影產業、助推中國電影發展,說到底是能力建設的問題。為“草根”、“螞蟻”們施展才華提供平台、提升能力提供跳板,上海影視兩節的服務是全心全意、全天候、全產業鏈的,“期待從中走出‘大象’,我們已經看到了影子。”(記者 施晨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