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3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1964年4月,廣州軍區珠海警備區海防八連被國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鋼八連”榮譽稱號。
面對特殊環境的考驗,八連官兵始終發揚“艱苦奮斗、拒腐防變”的精神,如鋼澆鐵鑄般守衛在祖國的海防線上。
滄海桑田。昔日貧窮荒涼的漁村橫琴島,如今已成為繁華的國家級新區。而駐守在這裡的八連,歷經50年風雨洗禮,依舊永葆鋼之鋒刃,先后被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單位、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
如今“鋼八連”已成為珠海特區的一張“精神名片”。
時代先鋒:永不卷刃的“鋼八連”
——記廣州軍區珠海警備區海防八連(上)
海風習習,海浪聲聲。
剛才還隱匿在戰備坑道裡的隊伍,霎時出現在整個演練場:特種科目生龍活虎,遠距離狙擊百發百中,火炮射擊精准無誤……4月18日,記者在海島見識了鋼一樣的“鋒芒”。
這支部隊就是廣州軍區珠海警備區海防八連。這個海島就是橫琴島。1964年4月,八連被國防部授予“南海前哨鋼八連”榮譽稱號。
昔日貧窮荒涼的小島漁村,如今已成為繁華的國家級新區。而駐守在這裡的八連,歷經50年風雨洗禮,依舊像鋼之鋒刃,先后被表彰為全國擁政愛民先進單位、全軍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年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
“鋼八連”,也成為珠海特區的一張“精神名片”。
鑄牢鋼之魂
“‘鋼八連’鋼在哪兒?”在八連採訪,記者向多名官兵問起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堅定而一致:永遠聽黨話,鐵心跟黨走。
“在八連,聽黨指揮從來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指導員何東明告訴記者。
“革命戰爭年代,聽黨指揮是敢於闖槍林彈雨﹔改革開放后,連隊不用便利條件倒賣商品,同樣是聽黨指揮﹔新時期,從細微之處落實好黨中央、習主席的指示,還是聽黨指揮。”珠海警備區政委劉國文說,時代在變,但八連的“鋼之魂”沒有變。
在八連,每當新兵入伍、干部到任,上的第一堂課是連隊光榮傳統課,看的第一個場所是連史館,學的第一首歌是“鋼八連之歌”﹔每當重大教育、老兵離隊和連隊命名日,都要參觀萬山海戰遺址和前輩肩挑手壘建起來的老營房和戰備坑道,讓官兵在重溫傳統中,樹起守島固防的“精神界碑”。
連隊與澳門僅一水之隔,受多元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直接突出。這些年來,連隊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引導官兵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自覺踐行。
連隊陣地前方海域是養蚝的理想之地。2012年7月,一位養蚝大戶盯上這塊“風水寶地”,他帶著幾台電腦作為“見面禮”,找到時任指導員的崔成賢。
“海域租給我養蚝吧。每月5000元,給官兵改善伙食,怎樣?”老板開門見山。見崔成賢沒吱聲,老板又伸出兩根指頭:“每月再給你個人兩千元,連隊買蚝按成本價算!”崔成賢嚴肅地說:“部隊嚴禁參與經商活動﹔更重要的是,那片海域屬於軍事防區。就是給座金山,也不能租!”
正是這種敢於說不,不越底線的勇氣與堅守,讓八連歷代官兵守紀如鐵、作風如鋼,50年面對誘惑一塵不染,50年走在海邊不濕鞋,50年無事故無案件。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