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23日07: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砥礪鋼之鋒
去年深秋的一個夜晚。
一門門隱藏在海島洞庫的火炮嚴陣以待,一場海防炮兵精准射擊演練即將拉開帷幕。突然,海面刮起大風,下起暴雨,靶標在波峰浪谷間時隱時現。連隊能完成任務嗎?
“保証完成任務!”在連長劉雙鳳的冷靜指揮下,官兵頂著風雨,憑著平時練就的惡劣條件下夜間射擊要領,緊張有序地裝填、瞄准、擊發,隨著火炮轟鳴,一處處靶標被炸開了花……全連火炮打出了命中率100%的好成績。
“我們一定要當能打勝仗的海防尖兵,守好祖國的每一寸領海!”為練就能打勝仗的“鋼筋骨”,八連制定了一份遠超其他連隊的訓練計劃:每人每天堅持一個5公裡、一次沖山頭、一個400米障礙跑,每天睡覺前,要完成俯臥撐、杠鈴挺舉、蹲下起立等“5個100次”﹔每月進行一次徒步70公裡的環島拉練﹔每季組織3天野外生存訓練﹔連隊組織實彈射擊、武裝越野等科目訓練,都有意選在惡劣天候、復雜地形下進行……
“如今,橫琴島在飛速發展,我們戰斗力轉型的腳步也在加快。”珠海警備區司令王文說起鋼八連,充滿自豪,新時期除了海防任務外,還要求八連具備多樣化特種作戰能力。針對海島作戰的獨立性、執行任務的多樣性,連隊提出了“一專多能”的目標,把軍事訓練、戰備任務和勤務內容結合在一起。
近年來,隨著部隊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鋼八連”官兵感到,傳統的尖刀如果不用信息化淬火,在未來戰場上就會變成“鏽鐵廢鋼”。為此,連隊引導大家樹立信息主導、體系制勝等新理念,專門制定了信息化學習規劃,為每個班訂閱計算機刊物,持續掀起“學信息化、鑽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熱潮。
熔鑄鋼之氣
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澳門回歸祖國,“橫琴荒島”變成了“開發熱島”。八連官兵以過硬的作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折射出人民解放軍的形象。
在連史館,鐵鋤頭、砍柴刀、竹扁擔、工具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指導員告訴記者,這是傳承了50年的四件“連寶”。當年連隊身處孤島,隻能靠砍柴燒水做飯,連隊人人都練就了砍柴的“絕活”。隨著時代發展,砍柴已成為歷史,但是砍柴刀卻被作為連隊艱苦奮斗的見証,保留了下來。
記者了解到,連隊從崇尚節儉生活方式入手,倡導官兵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兩油、一張紙,房間人走燈滅、每周燒3天柴火灶、營具修理不出連成為自覺行動,養成了人人不吸煙、人人有存款、人人會理發、人人會縫補、人人會做飯、人人會扎掃把的“六個好習慣”,平均每年節約自來水上千噸、生活柴油2噸、市電4000度。
“當然,艱苦奮斗不是要排斥物質文明成果,而是要在勤儉節約、拼搏進取中奮斗出一片新天地!”連隊進駐后,官兵們劈山平地、挖塘植樹、拾貝堆景,把昔日一塊塊荒地叢林打造成了“島中樂園”。如今,連隊擁有菜地8畝、魚塘3畝,每年養雞鴨鵝700余隻、產魚8000余斤、種植時令菜30多個品種。
“把孩子送到八連當兵,進去時是鐵,出去就是鋼!”從“鋼八連”當兵提干的珠海警備區糾察隊隊長楊權的父親老楊感慨不已。連隊黨支部按照入伍適應部隊、退伍適應社會的思路,為每名官兵量身設計成才“路線圖”,成立興趣小組,與駐地學校建立育才協作關系,每月開展理論學習、軍事技能、信息知識、實用才藝的“四星”評選活動。
好“熔爐”鍛造優質“鋼”。5年來,八連先后有68人拿到計算機、廚師、電工等專業技能証書,42人實現學歷升級,8人考上軍校和研究生,一批批“知識戰士”脫穎而出。(記者 倪光輝)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3日 01 版)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