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數字世界和醫學的交匯不可避免

記者觀察:遠程醫療 零距離解題“看病難”

2014年04月21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非 洲 

成為彌補非洲國家醫療資源不足的重要手段,國際醫生對非洲的跨國支持尤為珍貴

非洲許多落后、偏遠地區都存在看病難的問題,一些地方要走上好幾天才能找到一家大型醫院。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非洲國家整體上每10萬人口對應25名醫生,而在接受調查的48個非洲國家中,國內為10萬人服務的醫生不超過10人的有25國。非洲患病人數佔世界總數的24%,但醫療工作者隻佔世界的3%,非洲地區醫療支出僅佔全球1%。遠程醫療成為彌補非洲國家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重要手段。

南非是非洲建立遠程醫療系統較早的國家。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醫療衛生部門方面的材料稱,最初的南非國家遠程醫療計劃分為3個階段,計劃成立國家遠程醫療研究中心,從1999年開始5年時間內在南非自由州省、姆普馬蘭加省等6個省建立起28個重要站點,其能力范圍涵蓋遠程放射學、遠程病理學、遠程超聲等方面,並在不同省份的網絡站點間建立有效連接。

南非移動網絡發展速度迅速,是非洲最大的電信市場。南非醫學研究理事會發布的《2012年至2016年戰略計劃》中稱,移動醫療已成為遠程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理事會同衛生部門緊密合作,將移動醫療作為解決偏遠地區看病難問題的重要工具。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預計,伴隨著手機價格下降,智能手機在非洲覆蓋率將從2014年的2%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30%。南非媒體報道稱,一定數量的南非年輕人正處於開發健康應用程序的前沿。一個2012年開發出的手機應用程序可用於檢測皮膚癌,而開普敦一位年輕人開發的應用程序則能通過對人眼拍照並對比不同照片瞳孔變化情況,查出此人受毒品與酒精影響的等級。

在非洲,推廣遠程醫療離不開宏觀戰略計劃和充足資金的支撐,然而投入與電子健康所發揮的效果尚不對等。南非衛生部2010年一份報告指出,當年年初南非86個遠程醫療站點中隻有32個可正常運行,不足總數的一半。南非的衛生信息系統相互間一直缺乏協調,由於衛生部並沒有專門用於電子健康的資金,支撐電子健康系統的資金多來自地方政府撥款,不同地區投入差別很大。《南非2012年至2016年電子健康戰略》中稱,一個強有力的國家電子健康戰略對不同項目協調極為重要。

醫療專家的不足成為非洲遠程醫療發展的重要挑戰。遠程診斷指導能使受幫助的醫務人員能力獲得提升,但許多非洲國家每年能培養出的醫務人員數量十分有限,不少領域缺少專家。在這種情況下,國際醫生的跨國支持尤為珍貴。有報道稱,以推進移動健康服務為宗旨的國際機構“移動健康聯盟”已決定2014年將總部從美國移至南非,致力於進一步縮小非洲遠程醫療同世界其他地區的差距。同時,南非醫學研究理事會、斯坦陵布什大學、開普半島科技大學等機構都在從事對電子健康的研究,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納爾遜·曼德拉醫學院則在2002年開設了遠程醫療系,培養遠程醫療領域研究生,為本省乃至全國培養人才。

中 國 

發展水平已超過加拿大、日本等國,可緩解“看病難”、減少過度醫療,同時也是有效的培訓手段,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優勢明顯

1995年,“遠程醫療”這一概念就進入了國人的視野。當時,一封緊急求助信從北京大學通過互聯網發往全球,希望救助一名病症罕見、生命垂危的年輕女大學生。10天內,世界各地近千封電子郵件紛至沓來,刷新國人傳統的面對面就醫觀念:原來足不出戶,就可以求醫問藥。

1997年,國內首家遠程醫療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遠程醫學中心成立。剛剛起步時,軟、硬件的限制比較多,顯示設備是一台老式電視機,中心隻有兩間屋子、兩個醫生。

隨著國內越來越大的遠程醫療需求,加上技術手段更新加速,專家資源不斷充實,近5年來中國遠程醫療發展迅速,開展的醫院越來越多,而且覆蓋了醫院越來越多的科室。如今僅301醫院每天就進行心電科會診30多例,多時達100例,每年會診4900例以上,遠程教育220課次。

硬件上,目前全國遠程醫療網絡已經可以實現分級遠程醫療。普通常見病省內會診,以省為單位和全國大醫院實現對接。新疆已經實現了全疆遠程醫療覆蓋,並和四川華西醫院聯網,如有需要,可以向四川申請遠程醫療幫助。未來還會逐級延伸到鄉鎮衛生院一級的農村醫療。經過多年的發展,301醫院的遠程醫療已經從最初的電話、窄帶會診,逐步走向寬帶、衛星會診,從當初的點對點服務,逐步擴大到點對多點甚至多點對多點服務,實現了窄帶與寬帶網絡建設、地面網絡與衛星通信共存的寬窄並舉,“天地互聯”綜合應用遠程醫學平台。

軟件上,不斷更新的遠程醫療平台已經可以實現CT、核磁共振數據實時傳輸和課件實時演示等最新功能。2010年,301醫院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遠程醫療平台,並且開放、共享。

為何要大力推動遠程醫療的發展?301醫院遠程醫學中心主任張梅奎告訴本報記者,遠程醫療能夠從根本上緩解“看病難”這一老大難的民生問題。他認為,目前造成“看病難”的客觀原因,是醫學人才分配不均。遠程醫療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就醫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此外,遠程醫療也是有效的遠程培訓手段,可以幫助基層醫生迅速成長。

“以前我隨醫療專家組下基層時,面對排成長龍問診的病人,感覺自己為患者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遠程技術不僅讓我幫助更多患者,還可以為大量基層醫療單位提供臨床示范,分享傳播自己的醫療經驗,最終幫助更多的病患。”301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楊仕明在結束了一次遠程會診后,頗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遠程醫療讓看病更加透明。張梅奎向記者直言,針對過度醫療的問題,遠程會診中雙方醫生遠程討論病情對症下藥,整個治療過程更加透明。

遠程醫療還是應對“急、難、險”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發生后,都有遠程醫療工作者的身影。2013年12月6日,按照總后和衛生部的安排,301醫院遠程醫學中心、空軍總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與“和平方舟”號海上醫院船遠程連線,開展了對菲律賓災區的人道主義遠程救助,為3名菲律賓籍患者進行了救治。2013年四川蘆山、甘肅岷縣漳縣地震,301醫院遠程醫學中心為地震災區開展遠程會診和手術指導就達93例。該中心的服務范圍已輻射到軍隊的海島、邊防哨所以及邊遠貧困欠發達城鄉地區,做到24小時響應。

遠程會診能夠實現醫療資源的二次分配。目前基層醫院醫療設備使用率不足四成,而全國重點醫院的醫療設備普遍超負荷運轉,遠程會診讓更多患者免於路途勞頓,選擇在當地就醫檢查,分散了擁堵在全國幾家重點醫院的就診人群,提高了基層醫院的就醫率和設備使用率。採訪中,專家還指出,遠程會診也要實現常態化,否則同樣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這不僅需要普通患者就醫觀念的改變,還需要整個基層醫生隊伍素質的提升,遠程醫療政策、標准、規范的健全。

隨著醫療信息化的不斷推進,未來的遠程醫療將實現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縣級、市級、三甲醫院大系統分級就診的體系。遠程醫療的創新服務——遠程門診、遠程查房也在探索當中。未來,“隨時隨地開展遠程會診”不僅可以在患者方實現,醫生一方也能實現。

“必須意識到,遠程醫療對中國而言還是個青澀的學科。”張梅奎對記者表示,目前醫院使用的軟件系統不兼容、信息傳輸訊道不同、應用軟硬件不一致,在溝通和交流上已經出現了一些困難,醫療規范與技術標准不統一的問題比較突出。作為遠程醫療的支持和依托,專家資源十分重要,遠程醫療人員團隊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由於國內的強烈需求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中國遠程醫療水平目前已經超過了加拿大、日本等國,來訪的國外研究人員都十分驚嘆。在國內領先醫療機構的引領示范作用下,中國遠程醫療將會有長足的進步。”張梅奎說。

(記者韓曉明、馮雪珺,本報駐墨西哥記者姜波,本報駐南非記者張建波)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21日 23 版)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