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中國接入互聯網二十年 一根網線改寫中國

2014年04月18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曾經的“科幻片”,如今的“肥皂劇”

早上起床用手機瀏覽新聞,通過微博參與“國事”討論﹔上班打車,嘀嘀、快的隨叫隨到﹔工作“網聊”或郵件傳遞,及時迅速﹔下班和同事團購吃飯,便宜又實惠﹔晚飯后自學充電,在線教育﹔睡覺前,QQ或微信和朋友聊聊天﹔買東西,直接上淘寶和京東﹔找工作,上趕集、獵聘或58同城﹔甚至終身大事,也可網上牽線……這種生活方式,在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的人眼裡,是科幻片裡的場景,而對今天的人來講,隻算是一部肥皂劇的劇情。

有帖子這樣描述在上世紀90年代的網民:第一次玩過的電腦至少是286﹔瀏覽過真正沒有廣告的網站和網頁﹔體味過1小時上網15元錢的滋味﹔免費的觀念根深蒂固﹔經歷過真正的網戀……

那是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階段,沒有正式的計費系統和網管系統,撥號上網還常常掉線,互聯網新聞的媒體屬性、電子郵件的新型交際形式已是大多數人對互聯網的最高想象。

在這信息高速公路推進的20年,原本的互聯網“科幻片”,已經從理想照進現實。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正深刻影響著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催生了“低頭族”、“網絡依賴綜合症”等問題。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表示,人際關系的網絡傳播往往使我們的現實交往願望和能力下降,更加樂於通過網絡交流而不是通過人與人直接的交流,其實會限制我們面對面交流的能力。

在搜狗CEO王小川看來,PC時代一天可能有兩個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手機的時代一天除了睡覺,18個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穿戴設備則可能一天24小時跟互聯網聯在一起。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宣告中國通信行業從3G進入了4G時代,用戶將獲得更快的訪問速度、海量數據的存取和更多新型應用的體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主任周榮庭指出,在不久的未來,極具親和力的終端、無處不在的網絡和無所不能的軟件可能會全面“接管”我們的生活。(潘旭濤 劉家琛 林濟源)

鏈接:“網”事崢嶸20年

1994年4月20日,中國開通64K國際專線,與國際互聯網接軌,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5月21日,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服務器進駐中國,改變了中國的頂級域名服務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

1995年3月,中國科學院使用IP/X.25技術完成上海、合肥、武漢、南京4個分院的遠程連接,開始了將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

1999年1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的衛星主干網全線開通。9月,招商銀行率先在國內全面啟動“一網通”網上銀行服務,改變了我國沒有網上銀行的歷史。

2000年5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投入運行,推出“全球通WAP”服務。7月,中國聯通公用計算機互聯網正式開通。

2004年12月,我國國家頂級域名.CN服務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錄到全球域名根服務器,我國國家域名系統進入下一代互聯網。

2005年,以博客為代表的Web2.0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互聯網發展進入新階段。

2009年,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等門戶網站紛紛開啟或測試微博功能,更加便利地開啟了我國自媒體時代。

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

2012年9月18日,科技部公布《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2013年,以移動社交平台為代表的微應用迅速發展,標志著中國已全面進入移動互聯網“微”時代﹔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中國大陸正式進入4G時代。

(劉家琛 林濟源整理)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