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高虎城:讓中國夢點亮美好世界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經濟外交思想

2014年04月01日09:51   來源:《求是》

原標題:讓中國夢點亮美好世界

二、科學的內涵

習近平同志的經濟外交思想,系統地回答了新時期我國如何開展經濟外交、如何走和平發展道路等重大課題,讓13億人的中國夢具有了世界意義。

一是深刻理解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總體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裝著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國內大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國際大局就是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爭取良好外部條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兩個大局”思想基於對我國所處歷史發展階段的精准判斷。從今年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隻剩下7年時間﹔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隻剩下35年時間。行百裡者半九十。歷史上大國興衰規律告訴我們,距離全面崛起目標越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越多。從內部看,支撐大國發展的制度條件、經濟基礎、國民心態都到了轉型調整關鍵時期,社會結構變動劇烈,各種利益碰撞和摩擦加劇,改革發展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從外部看,大國崛起必然帶來國際力量格局的深度調整,各方面都要經歷反復磨合、博弈甚至激烈斗爭過程,外部壓力和挑戰空前增多。處在這樣的歷史時刻,經濟外交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創造發展條件,贏得發展機遇,化解風險挑戰,把我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把我國人民利益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

二是深刻理解發揮我國比較優勢的基本出發點。習近平同志指出,在全球化時代,各國都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共同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完善全球產業布局,建設利益共享的全球價值鏈,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作為發展中大國,我國優勢明顯,一個最大的比較優勢是勞動人口優勢。我國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特別是隨著這一資源由量的優勢轉為質的優勢,將為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國國內市場規模不斷壯大,2013年商品零售市場規模約3.7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4.5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並且仍保持著10%以上的增長速度。市場是全球化時代最稀缺資源,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為我國參與全球競爭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始終堅持開放發展道路,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2008年以來,我國經濟淨增量佔全球經濟淨增量的近30%。此外,我國與美國等大國建立了高層經濟對話機制,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70多個雙邊經貿合作(聯委會、混委會)機制,並且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170多種產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特別要看到,制度競爭力是最高水平的競爭力,我國正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制度紅利,這必將為經濟外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三是深刻理解統籌兼顧、因事施策的科學方法。經濟外交是國與國博弈的藝術,既要有大格局大手筆,也要有細節上的精心運籌﹔既要把握好個別當中的一般,按規律辦事,又要把握好一般當中的個別,因地制宜,做到一般與個別、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統一。隨著市場經濟成為各國的普遍選擇,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很多傳統國際關系概念已很難完全涵蓋當代各國的利益指向。我國經濟合作已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個國家發展水平、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經濟結構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動因也不盡一致,對我國的期待和需求也會各不相同。這要求我們在經濟外交工作當中,既要大處著眼,統籌兼顧,抓住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對不同國家、所涉不同事項做好分類、精准定位,用最通曉的語言對話,用最貼心的方式合作。毛澤東同志曾經把開展工作比喻為彈鋼琴: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做好工作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這些思想充滿唯物辯証法的智慧,對我們做好對外工作有重大指導意義。

四是深刻理解堅持正確義利觀的價值導向。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交換經濟。在全球化條件下開展經濟外交,必須以實現國家利益為前提,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對此毋庸諱言。但是,利益本身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既有眼前利益,也有長遠利益﹔既有純經濟利益,也有道義和價值利益﹔既有局部利益,也有戰略全局利益,面對利益如何取舍體現外交的層次和格調。我國傳統商道文化主張道義唯上,強調“見利思義”。墨子說:“兼相愛,交相利。”我國傳統觀念反對經濟交往中的唯利是圖、純粹利己的實用主義傾向,賦予了經濟行為道德和價值涵義。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政治上堅持正義、秉持公道、道義為先,經濟上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發展關系時,我們有義務對貧窮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有時甚至要重義輕利、舍利取義,絕不能唯利是圖。“正確義利觀”思想秉承了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是在市場化條件下對傳統商道智慧的活用,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有別於國際交往中的隻顧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實用主義傾向,為新時期進一步開拓與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關系、弘揚公平正義的大國形象指明了方向。

三、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經濟外交思想,根本的是要將經濟外交工作的立足點落實到為改革發展爭取良好外部條件上來。

必須堅持外交為經濟服務的戰略方針。經濟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經濟交流是人類對外交往活動的主要形式。二戰后,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經濟問題在外交中佔有的比重越來越大。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外交成為外交活動的最重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外交工作一直把為國家發展服務置於突出地位,為國內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大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不能有絲毫動搖。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決定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經濟外交工作的本質屬性仍然是經濟,基本立足點仍然是服務國內經濟發展、服務改革開放。要緊密跟蹤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科技革命變化,全力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盡可能長時間的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國內改革發展服務。

必須牢牢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與經濟外交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開放是經濟外交的生命線,隻有開放才有對外經濟交流,才有經濟外交。如果開放停滯不前,經濟外交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失去了最基本的支撐和經濟實力保障。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越高、經濟存在越多元、利益紐帶越密切,越有利於穩定大國關系、平衡利益格局,也將增加經濟外交上的回旋空間。反過來,經濟外交運用得當,也有利於改善外部發展環境,促進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當前,我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進一步促進國內體制改革,為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再造一個“紅利期”。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改革,這是未來擴大對外開放的主要任務,也是經濟外交工作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以開放的思維運籌經濟外交,通過擴大開放推進經濟外交,以經濟外交促進開放、深化改革。

必須發揮好經貿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經濟外交工作必須“接地氣”,才能切實做到為國家發展大局服務。貿易投資是國與國經濟交流的主要形式,也是經濟外交工作最主要的載體和平台。回顧我國經濟外交實踐,經貿合作規模越大、水平越高,開展外交工作就越有底氣、手段也就越多。30多年來,我們能夠維持與大國總體穩定的政治、軍事、經濟和安全關系,主要得益於雙方經貿聯系越來越密切,共同利益紐帶越拉越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下一步,經濟外交工作仍然要堅持經貿合作主渠道作用,以比較優勢為依托,以資源、市場和技術為重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推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經貿合作在雙邊關系中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作用,推動我國經濟外交打開新局面,更好地實現國家戰略利益目標。

必須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合作理念。經濟合作不是零和游戲,可以產生1+1大於2的效果。經濟外交在這方面的特點,同互利共贏理念的內涵和本質要求是一致的。互利共贏,就是要在對外開放中堅持共同發展,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堅持在世界發展進程中實現自身發展,堅持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追求自身利益與促進世界共同利益相輔相成、和諧共容的發展道路。在開展經濟外交工作過程中,要更加自覺地把互利共贏理念落到實處,從國家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堅持合作發展、避免零和思維,營造良好國際環境。中國夢的實現過程,必將是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過程。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外交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攜手八方,普惠世界,必將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廣闊的空間,和平發展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