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不實干、不同人民同甘共苦,就會脫離群眾”
當年的張家泉村是出名的窮村、亂村,“好手好腳的都干不好,一個傷成這樣的人,能當好全村的家嗎?”71歲的張茂興是當年的村大隊長,他回憶說,“當初老朱當村支書,能干成啥樣,俺們心裡沒少嘀咕”。
而朱彥夫后來顯出的本事,大大超出人們的預料,支書一當就是25年。
朱彥夫當支書時,干了四件大事:一是造田,改造1500多米長的“趕牛溝”,墊土成田。二是治山,栽植鬆柏、刺槐,發展果樹、花椒樹。千畝荒山變成“山頂鬆樹帶帽,山下林果纏腰”。三是打井,苦干一個冬天,第一口大口井竣工,人畜用水、澆地灌溉都在本村解決。四是架電,朱彥夫為了村裡通上電,從1971年起,前后斷斷續續跑了7年,行程兩萬多公裡,才備齊了15公裡的架電材料,將光明送到村裡。
當了25年支書,朱彥夫的體會是,“干部不實干、不同人民同甘共苦,就會脫離群眾,不能同大家同勞動,是當不好干部的”。他總結出兩條工作經驗:一是,獨立行動﹔二是,親自到生產第一線與大家同勞動。
朱彥夫剛開始當支書,大伙兒總是說:“你隻要在家坐鎮指揮就得。”可他覺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一定要到山上去,督促生產。但問題隨之而來,隻要他一露面,誰見了都要忙不迭地上前攙扶,走得遠了,這裡送那裡接,前呼后擁一大幫。
“我是殘廢軍人,又是干部,目標大,容易引起大家的稱贊和同情……”朱彥夫覺得,這是同情也是批評。“這絕不是一般的生活細節問題,而是思想上嬌氣和官氣的具體表現,今后絕對不能叫這種作風合法化。”
於是,朱彥夫決定一個人夜間上山檢查生產。山坡並不平坦,白天走路還會骨碌骨碌滾下去,更何況是晚上。為了輕快少摔跤,朱彥夫有時干脆把假腿和雙拐擱在路邊,跪著走、爬著走,甚至滾著走。
第二天,小隊長匯報時,他心裡早就有數了。25年來,村干部沒人敢糊弄他。
朱彥夫當時用的假腿,是鐵皮和木頭制成的,重有17斤。裝上兩個小時就得卸下來,走不上一裡路就磨得痛。村裡打井那年冬天,頭頂上的熱氣都能結成冰霜。朱彥夫有天去工地,在外面待了3個鐘頭,腿由痛變麻。他感覺有點不妙,、想把腿卸下歇會兒,可費了半天勁兒,用牙咬、胳膊砸、往石頭上磕都不行,原來是泥水、斷肢磨破流出的血水混在一起,硬是把假腿和傷腿凍住了。
趕上外出,朱彥夫的假腿一穿就是幾小時,十幾小時。假腿不能下蹲,解便成了最大的難題,為減少排便次數,朱彥夫每天隻吃一點點東西,甚至吃藥也是干吞。
有年去博山跑電料,為省下住宿錢,晚上他就在馬路邊枕著一條假腿,懷裡抱著一條假腿睡覺。過路的人以為他是個要飯的。
第二天,突然趕上大雨,土路都沖垮了,汽車不能跑,隻好回縣裡。博山到沂源有40多公裡,還要途經鬆仙嶺,山太高,朱彥夫根本上不去,他挨門挨戶問,有沒有獨輪車。后來,他看見了一頭驢,給了老鄉15元,讓他送。驢上沒鞍,朱彥夫沒手,上嶺時,他順著驢屁股往下溜﹔下嶺時,又從驢頭往下栽。過了鬆仙嶺,他摔下來幾十次,渾身是傷、渾身是土。
“傳承朱彥夫為民務實的精神,把村庄治理得更好一些”
張家泉村在沂蒙山區腹地,記者去的時候,滿山的桃樹、蘋果樹還只是吐出了新芽,“要是再晚半個月,就是滿山的桃花,可漂亮了。”張茂興指著在“趕牛溝”造出的小平原說:“40多畝平展展的良田,當年增產糧食5萬多斤。”
他還介紹,老朱當支書后,成立了村副業隊。“村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崗,也由和尚頭變成了花椒林、蘋果園。俺們張家泉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蘋果專業村,一畝蘋果收入能有四五萬元。”他又講了當年如何在老朱的帶領下,大搞“山、水、林、路”,在“周圍幾個村裡俺們是第一個引來水,第一個用上電的。”
朱彥夫卸任於1982年,當時他得了肝病、胃病以及心臟病等。“這回該歇歇了!”別人都這麼說他。
現在,朱彥夫住在沂源縣城裡,張家泉村現任支書劉文合同前幾任支書一樣,隻要到城裡,都要到老書記家中看望,請他品嘗村裡新下來的果子,說說村裡的情況。
每次一落座,朱彥夫就扒拉開自己的日記本,搓出一張紙條交給劉文合。劉文合說,這是老書記的習慣。自從朱彥夫患腦梗塞后,思維不像以前那麼清晰了。看電視的時候,有什麼致富項目和信息,覺得村裡能用上,或者自己有什麼建議,他就寫下來,等村裡來人交給他們。“他的思維很超前,對於經濟形勢、農業發展等問題,總能談得頭頭是道。每次去一趟他家,我們都會有很大的收獲。”劉文合說,村裡的果樹該換什麼品種,花椒市場年內價格行情預測,老書記都有自己的見解。
在朱彥夫精神的影響下,劉文合帶領的張家泉村正在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前種糧食的梯田都種上果樹。“我們這兒地好、水好、空氣好,種的果子都是真正的有機水果。”劉文合說,村裡產的“沂源紅”蘋果長相漂亮、皮薄、甜度高,是國家地理標志認証的農產品,“原來一筐蘋果隻賣10元,現在一個‘沂源紅’就能賣10元”。
“老書記沒手沒腳都能做這麼多事,咱健全人如果不如他、比他差,不僅臉面上過不去,心裡也覺得對不起老書記。”劉文合說,自己要繼續傳承朱彥夫為民務實的精神,把村庄治理得更好些。
相關專題 |
· 朱彥夫: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