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主席劉慧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記者 蘇保偉 攝
今日之中華大地,正呈現出新一輪改革發展的磅礡之勢。地處西北欠發達地區的寧夏,下一步改革發展向何處去?如何涉過“深水區”,啃下“硬骨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3月11日,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主席劉慧在駐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時間裡,劉慧以改革發展為主線,從結構調整、對外開放、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角度破題,科學回答了改革發展新時期的“寧夏作為”。
報告尊重規律,很有定力﹔深化改革,彰顯魄力﹔調整轉型,增強活力﹔改善民生,凝聚合力
記者: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得到代表們的熱議,請您談一談對報告的理解和認識。
劉慧:通過認真學習總理的報告,我認為,報告總結成績實事求是,查找問題精准到位,分析形勢冷靜深刻,目標任務鼓舞人心,是一個很接地氣、令人信服、催人奮進的好報告。一是尊重規律,很有定力。一年來,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把握得當,應對有方更有效,體現了科學把控全局的智慧。二是深化改革,彰顯魄力。國務院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最大紅利,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當頭炮”“馬前卒”,多設“路標”,不設“路障”,真抓實干,不擺花架子,有擔當,有魄力,凸顯了革故鼎新的精神。三是調整轉型,增強活力。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採取一系列務實可行的調整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展現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四是改善民生,凝聚合力。堅持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把維護公平正義和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了一大批順應人民期待、回應人民期望的務實舉措,彰顯了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情懷。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深切感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堅定自信的戰略定力、化險為夷的政治智慧、敏銳果敢的決策魄力、統籌全局的駕馭能力和執政為民的真摯情懷,贏得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寧夏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隻有以改革統領各項工作全局,才能實現“彎道超車”、趕超發展
記者: 國家強調要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面對西北內陸欠發達省區的區情,我們如何打造寧夏經濟的“升級版”?
劉慧:改革是總理報告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詞,有70多處,這充分說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寧夏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隻有以改革統領各項工作全局,才能實現“彎道超車”、趕超發展。
我區經濟欠發達,表象上是經濟總量不足的問題,實質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特別是產業層次低、能耗高的問題尤為突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緊緊圍繞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這個中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台了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結構調整方案,明確了主攻方向,進退並舉,堅決調,果斷轉,依靠改革調整轉型,推動寧夏經濟升級。重點要做好“進”和“退”這兩篇文章。進,就是要把科技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發展循環經濟,打造一批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產業園區和企業集團,構建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現代農業上,發展葡萄、草畜、瓜菜園藝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一縣一業”特色,走“一特三高”之路﹔新型工業上,要做強煤電、現代煤化工、石油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壯大先進裝備制造、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生態紡織三大特色產業,培育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三大新興產業,用科技手段提升化工、冶金、建材、造紙等傳統產業,促進主導產業高端化、特色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現代服務業上,著力發展旅游、金融、物流和商貿四大重點,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退,就是要發揮好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和政府這隻“有形的手”的作用,注重頂層設計,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兼並重組、優勝劣汰。實行最嚴格的節能減排政策,嚴格執行排放標准、能耗標准、安全標准,清理對產能過剩行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限制電解鋁、水泥、鋼鐵等行業的低層次擴張,淘汰焦炭、鐵合金、電石等落后產能,分解細化節能降耗任務,今年計劃減少220萬噸標煤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