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春來早
黑龍江日報評論員
冰雪開始消融,大自然剛剛透出春的消息。改革的春風、開放的春風、發展的春風,已經吹遍龍江大地。中俄同江鐵路界河大橋的奠基開工,成為龍江改革、開放、發展的春天裡絢麗的迎春花。
同江鐵路大橋,是中俄界河黑龍江上第一座界河橋。它的開工建設,是中俄兩國元首高度重視、共同推動的結果,是國家外交部、中國鐵路總公司、交通部大力支持的結果,是黑龍江省歷屆省委、省政府勵精圖治、謀劃發展的結果,同時也是地方黨委、政府孜孜以求、干事創業的心血汗水的結晶。大橋的建設,將打通中俄經貿合作的新通道,推動對俄沿邊開放邁上新台階,架起深化中俄傳統友誼的新橋梁,促進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大橋的建設,是我省實施沿邊開放戰略新的重要成果和標志,實現我省與遠東地區的互聯互通,對接俄羅斯遠東開發與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規劃,打通亞洲到歐洲的新的絲綢之路。大橋的建設,也將成為造福兩國人民特別是黑龍江兩岸俄羅斯遠東地區人民和黑龍江省人民之間的友誼之橋、發展之橋、富裕之橋、希望之橋。
作為我省加快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的標志和裡程碑,界河大橋的奠基開工,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在龍江的改革發展中發揚光大。
改革發展,我們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和問題,在諸多困難和問題的背后,事實上都隱藏著一個思想觀念的問題。思想不解放,有機遇不會去抓,有優勢不會轉化,有條件不會利用,是龍江發展滯后的必然性因素。界河大橋的奠基開工,再次証明一個道理:機遇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為了界河大橋,我們已經做了十年的准備,但是一直沒能干成。最大的原因,就是時機未到。但是,機遇終於來了,中俄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升級,俄羅斯開發遠東地區,國務院正式把《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之所以能夠牢牢抓住這個機遇,就因為我們早有准備,而且准備得很充分。
黑龍江沿邊開發開放規劃能夠上升為國家戰略,與我們主動超前謀劃、積極爭取不可分。界河大橋事實上也是謀劃、爭取的結果。加快發展需要謀劃,深化改革需要謀劃,對外開放需要謀劃,改善民生需要謀劃,各項工作都需要謀劃,很多項目和政策都是謀劃出來的,不是天上掉餡餅得來的,更不是拍腦門拍出來的。沒有謀劃,就沒有對形勢的正確把握,就沒有對全局的有力掌控,就沒有具體項目的落地生成。龍江的發展,大到宏觀發展戰略,小到一項任務、一個項目、一個措施,都需要統籌謀劃。僅僅謀劃出藍圖還不夠,更要謀劃落實,一項一項工作研究,一個一個問題解決。
回首歷史,界河大橋的奠基,對於我省來說是十年磨一劍。十年,我們經歷了諸多的談判、協調與溝通,有過喜悅、失望、悲傷,甚至失敗,其間經歷了無數酸甜苦辣。但貴在堅持,我們從龍江改革、開放、發展的需要出發,始終堅持著,一直堅持到了今天這一歷史時刻。這是界河大橋留給我們另一個重要的啟示和經驗。搞產業項目建設,不是你請了人家人家就來,也不是你想干就能干得起來,要發揚持之以恆、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那麼一種精神,要有一種一件事干出頭、一本經念到底的韌勁,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才有可能換來最后的成功。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新一輪產業項目建設的開局之年。早春二月,伴著界河大橋開工建設,我省“五大規劃”引領的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正在形成各路突破之勢,龍江大地正迎來一個生機盎然、百業俱興的春天。讓我們放棄掉“醒得早”的自我表揚,放棄掉“起得晚”的自我安慰,與時俱進地解放思想、搶抓機遇,一心一意地謀劃發展,真抓實干。
改革開放的旗幟獵獵迎風,創新發展的源泉汨汨奔涌。讓我們從這個改革、開放、發展的春天裡起步再出發,共同創造龍江未來輝煌燦爛的收獲之秋。
![]() |
相關專題 |
· 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王憲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