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論年齡,它是陸戰場古老技術兵種,穿越時空已數百年
●論經歷,它歷盡現代戰爭烽火硝煙,演繹諸多沙場傳奇
●論本領,它集眾多高新科技於一身,返老還童青春常駐

“戰爭之神”的不老神話

2014年01月23日09:20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戰爭之神”的不老神話

打得遠

戰神添飛翼 遠程可殲敵

現代戰爭,作戰縱深和戰場空間空前增大,非接觸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方式。這就要求,戰神必須具有超視距遠距離打擊能力,即“看得見,打得著”。

而今,增程技術備受青睞。目前,比較成熟的有底排增程、火箭增程、沖壓增程等。近來,該領域又增添了“新成員”,即滑翔增程,就如同給彈體裝上了“翅膀”,不僅使之飛得更遠,而且是“物美價廉”。海灣戰爭中,美軍M270多管火箭炮一次齊射火箭子母彈,可拋撒7728枚子母彈,被稱為“方格終結者”,伊軍驚呼其為“飛天鋼雨”。

據外媒披露,美軍目前正在研制一種多用途超高速火箭動能炮,射程可達500至5000公裡,且具有高射擊精度和毀傷能力。

打得猛

戰神會變身 一專又多能

信息化戰場,無人機、空射導彈等空中威脅與日俱增,戰神面臨“想打打不著、想防防不住”的尷尬境地。為此,各國開始研究超高射頻作戰系統。據悉,澳美正在合作研制的“金屬風暴”系統,被認為是近百年來重大技術突破。其射速可達到600至100萬發/分,能在導彈來襲區域瞬時鑄起立體“防護牆”。

此外,少數國家甚至利用核武器制造原理,將中子技術嵌入炮彈,爆炸時產生的沖擊波和熱效應,相當於1000-2000噸的TNT爆炸當量,被稱為是“殺人不見血的軟殺傷”。

目前,在軍事需求和技術進步雙重驅動下,戰神已呈現出彈藥信息化、種類多樣化、用途多元化等特點,並扮演著“急先鋒”“偵察兵”等多種角色。如給偵察炮彈裝上微型攝像機,即可對地面目標實施全程實時偵察監控﹔誘餌彈能夠制造紅外輻射源,引誘紅外導彈上當受騙﹔干擾炮彈能在空中釋放電磁信號,破壞或切斷敵無線通信聯絡﹔雲爆彈能夠迅速與空氣混合爆炸,產生高溫高壓和沖擊波,使作戰范圍內所有生物窒息而亡﹔碳纖維彈爆炸后可隨風飄落,使敵信息化作戰系統瞬間變成瞎子、聾子,讓大腦失靈。

放眼未來,隨著高新技術的大量嵌入,“戰爭之神”必將會“如虎添翼”。至於信息化戰場“戰爭之神”還神不神?一句話:戰爭不會讓戰神走開。

“戰爭之神” 還神不神

自然界中有一個物種叫“變色龍”,它們獨具環境適應本領和變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爭之神”的不老傳說,與之頗為神似,從最古老的拋石機到后來的新概念火炮,技術變革浪潮每向前推進一步,它的本領和功能便隨之進化提升一層,其適應時代的能力令人瞠目。

尤其在機械化戰爭時代,炮兵作為“戰爭之神”曾獨領風騷陸戰沙場。然而,如今置身數碼科技編織的信息化戰場,人們或許疑惑,昔日的“戰爭之神”還神不神?

翻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怡昕教授新著《戰爭與炮兵》,我們驚奇發現,“戰爭之神”猶如小說中的“天山童姥”,駐顏有術,武功非凡。在微電子、光電子、計算機和新材料等諸多高新技術的驅動下,它們已悄然變身為“時代新寵”,成為集目標偵察、指揮控制、精確打擊和數字通信等於一身的綜合攻防對抗系統。世界第10屆未來炮兵年會上對其有如此評價:信息化戰爭中,火炮系統仍是提供全天候、全縱深火力突擊和火力支援的重要作戰力量。各國專家近來還紛紛預測,3D打印技術迅猛崛起,將使火炮家族面貌煥然一新。(於超)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