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年戲曲晚會的戲裡戲外

2014年01月10日09:58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新年戲曲晚會的戲裡戲外

2014新年戲曲晚會,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片段。(新華社)

從中南海懷仁堂到國家大劇院,從京劇到多劇種,十余年來,每逢年底,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集體出現在戲曲晚會的現場,與老藝術家和觀眾們一道辭舊迎新。

新年戲曲晚會演過哪些戲?領導人們又都愛看什麼戲呢?

《四郎探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劇目

1998年12月30日,第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式暨1999新年京劇晚會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江澤民、朱基、李瑞環、胡錦濤、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並觀看了演出,與首都千余名觀眾喜迎新年,共度良宵。

從此,新年京劇晚會拉開了序幕,成為了每年中南海懷仁堂的固定節目。直到2007年,正式移師新落成的國家大劇院。

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周龍說,相比國家大劇院世界一流的硬件設施,懷仁堂的舞台不僅小,燈光、后台裝置以及轉播條件都很有限,而移師國家大劇院后則更像一台最高水准的舞台藝術。

梳理十余年的節目單可以看到,在新年京劇晚會中,武戲是必不可少的,每年都有一出武戲活躍氣氛。打棍出箱、踩蹺凳子功、雙鞭、武鬆大鬧獅子樓等絕技表演經常在戲曲晚會上出現。

《四郎探母》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劇目,共有5次,深受領導人喜愛。《四郎探母》講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宋將楊四郎(延輝)被俘,改名木易,與遼國鐵鏡公主成婚。15年后,楊母佘太君率軍來到雁門關。四郎得鐵鏡公主誆來的令箭,私往宋營探母,又連夜趕回遼邦,被遼主蕭太后擒拿問斬,經鐵鏡公主等求情,方獲寬宥。

《鎖麟囊》也頗受歡迎,出現了4次。《穆桂英挂帥》則出現了2次﹔新編京劇《貞觀盛事》也出現了2次。

此外一些紅色經典京劇和切合熱點的唱段也會被納入節目單,如2008年的《蝶戀花》、《白毛女》,2009年的《沙家浜》,2010年的《紅燈記》,2011年的《紅色娘子軍》,2012年的《蝶戀花》以及2013年的《江姐》,這類題材的劇目年年都有。

2007年的壓軸節目《揚帆起航》也是如此。新華社介紹此節目,“以充滿詩意的表現手法,抒發了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斗的豪情壯志,把整場晚會推向了高潮”。

2009年年底的京劇晚會上,新編武戲《蛟龍戲水》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演出中,水旗揮動,演繹著波濤洶涌的大洋場景﹔蝦兵蟹將翻滾,呈現出“龍宮”迎接“蛟龍”號深潛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周龍說:“之所以在晚會上出現《蛟龍戲水》這個節目,就是要體現創新精神。”

從2009年開始直到2012年,《走向復興》均被作為晚會的壓軸節目。《走向復興》於2009年推出,當年是建國60周年。新編歷史劇《貞觀盛世》首次登上新年京劇晚會也是在2009年。該劇主要講述了唐貞觀年間,皇帝李世民勵精圖治,採納諫議大夫魏征200余條意見,不斷興利除弊,革故鼎新,初步形成國勢昌隆、府庫充盈、國力強盛的盛世局面。

於魁智、李勝素、袁慧琴、關棟天、尚長榮、孟廣祿等京劇演員成為了晚會常客。其中於魁智、李勝素和袁慧琴皆是每次必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