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 平
2013年12月19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壓力重重憂慮多
香港《南華早報》日前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香港中產的幸福感低於內地中產。多數受訪港人表示,他們工作太累,報酬太低,這讓他們在生活諸多方面表現出悲觀情緒。
這項名為“中等收入群體生活質量研究”的調查,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沈陽、武漢及香港2400名受訪者進行調查。隻有40%的香港受訪者表示自己感到幸福,而在上海和北京,這一比例達到70%。
香港中文大學學者馬岳說,這一調查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香港的幸福感低於世界大多數地區,香港是一個壓力極大的城市,在這裡生活很辛苦,許多人對生活水平和空氣質量感到不滿。”
除了對樓價、通脹、空氣質量的憂慮,香港中產還對子女的前途充滿憂慮。香港一家機構日前以電話訪問了逾1800個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家長,結果發現,收入高的群體,對下一代的前途更悲觀,認為會比自己一代差。
52歲的呂先生是一間小型企業的老板,近日正忙於為兒子升中學四處打點。他坦言,現在家長對子女的溺愛令年輕人自主能力比自己一代差,他對自己兒子的前景感到憂慮,“上世紀80年代我還可以創業,做小企業的老板,但我覺得我兒子將來就不一定能做到了”。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中學生隻要有一樣課外活動就夠了,但現在卻是越多越好,還要會樂器才算勉強合格﹔就算考上大學也不能確保找到好工作﹔公司除了要求高學歷,還要求有其他技能……中產父母們的擔心確實不無道理。
大把交稅回報少
香港中產另一個難處,在於他們正好是“付出多而得到少”的階層。在香港超過360萬的工作人口中,60%的人無需交納個人收入所得稅,而37%的交稅人口中,大部分為中產人士。香港約10%的最低收入家庭可享受低保、30%的中低收入者享受政府的廉租房,偏低收入者可申請經濟適用房。而中產的收入剛剛超標,住房問題完全要靠自己打拼解決。
在醫療保障、社會保險、教育以及財政“派糖”方面,中產也常常是“被遺忘的角落”,很少受到特殊照顧,處在“大把交稅看不到回報”的境地。比如A先生,現在每年交稅約8萬元,相當於一個半月的收入。他期望港府可提高免稅額,以減輕中產的負擔。
統計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中產人士正著手移居外地。根據香港保安局的數字,今年上半年有3900名港人移民海外,較去年同期上升8.3%。根據台灣地區移民機構最新公布的資料顯示,香港移民到台灣地區居留的人數,半年內增加了5倍,到今年9月,暴漲到632人。
分析人士指出,台灣地區正成為港人移民的新興地。當地特有的小吃、低物價水平以及濃厚的人情味,都讓港人十分向往。與此同時,相比其他移民國家和地區,港人到台灣地區的移民門檻最低,隻須在當地銀行存款500萬元新台幣滿指定年期,就可提出移民申請。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