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
已經闖過呼吸關,醫生說她是個奇跡
每6小時吸收1毫升營養液,但要出保育箱至少還需兩三個月
目前,孩子住在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裡。南京同仁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趙洪寧對記者說,“正常的新生兒體重大約在5斤到8斤左右,這個袖珍女嬰出生得實在是太早了,身體各項機能發育還不完全,十分脆弱。必須一天24小時待在完全模擬媽媽腹中環境的多功能育嬰箱內。”趙醫生說,“這麼小的嬰兒,能活下來就已經是奇跡了。”
趙醫生介紹,由於“袖珍女嬰”十分脆弱,她對每個醫護人員都要求“盡力盡力再盡力、精心精心再精心”。目前,女嬰已經闖過了呼吸關,能夠自己呼吸了,生命體征已進入平穩,但是還不能自己進食,現在有一根胃管插在女嬰的胃裡,每過6個小時能夠吸收1毫升營養液。
但是這樣還不能滿足女嬰的生理需求,在女嬰的腿部靜脈處,還有一根管子連到腹部,通過靜脈輸入營養。目前這種情況隻能保証狀態平穩,“至少再過一周時間女嬰才能長體重。”
趙醫生幾十年的醫生生涯中遇到過幾例“袖珍嬰兒”,但是像體重這麼小的病例還是第一次遇到。起初他並沒有把握孩子能夠活下來,因為每個嬰兒體質不一樣,有些可能早早就夭折了。但幸運的是,萬建浩的女兒順利地渡過了第一道難關——呼吸關,能夠自主呼吸讓她活下來的希望大大增加了。
趙醫生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目前孩子情況比較穩定,但是隻有體重超過兩公斤后,才能出保育箱進行正常的喂養。“這至少還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每一步都是一個關口,任何一關過不去都是致命的。”
困境
每天兩三千的治療費,難住打工的父母
“即使最后治不好也不能后悔。”家人說花多少錢也不放棄
袖珍女嬰出生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星期了,但孩子的父親萬建浩隻能通過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外的閉路電視才能看到孩子的情況,“從出生到現在還沒有真正見過孩子一眼,如果想照一張孩子的照片,也隻能通過護士把手機拿進去,”萬建浩無奈地對記者說。
“每周二、周六我會到醫院看孩子,有時候雙方母親在一起,我就跟他們講,你看孩子的手抓得多好,腿蹬得多有力氣,孩子很快就會好起來的,讓兩位老人放心。”萬建浩對記者說,這已是妻子第三次懷孕了,前兩次都是因為流產沒能保住孩子。“因為是先天性的習慣流產,因此再懷孕也很可能保不住,所以這個孩子無論花多少錢我們也不會放棄。”
“即使最后治不好也不能后悔。”萬建浩對記者說,孩子剛出生時有人曾勸自己,即使幾萬塊花出去了,孩子也可能沒了,但自己表示,十幾年后不能追悔因為當初為了幾萬塊錢而放棄了孩子。
半年前,這對90后小夫妻來到南京打工,雙方家裡都在農村,並不富裕。而合伙開火鍋店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幾萬塊的債務。“本希望生意能蒸蒸日上,但半年下來,除去房租,也沒掙多少錢,生意不好,打算明年把火鍋店關掉的。”
然而,禍不單行,孩子以這樣的方式出世,讓夫妻倆又背上了沉重的治療費負擔。
同仁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趙洪寧對記者說,袖珍女嬰出生一個多星期,每天都要花費兩三千的治療費用,就算治療順利的話,至少也需要十幾萬的費用。這讓這個貧困的家庭一籌莫展。
相關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