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回訪+突擊檢查”,若不合格將收回孩子撫養權
對於棄嬰被收養之后的生活,福利院也是慎之又慎,工作人員曾與姚先生和李女士夫婦多次約談,倆人均表示已經做好了收養孩子的准備,家裡人也十分支持。對於孩子的教育,夫妻倆說:“盡自己所能供孩子讀書,隻要孩子能好就行。”
孩子被收養了,如何知道孩子在新家庭的生活狀況?萬一爸爸媽媽對其不好,怎麼辦?朱洪介紹,福利院會對棄嬰的生活情況跟蹤回訪,如果發現新家庭的環境對孩子成長確實不利,將根據有關規則取消收養關系,抱回孩子。“這個工作將由專門的社會機構來做,他們會上門突擊檢查棄嬰融入家庭的情況,包括孩子睡在哪裡、吃什麼、接受什麼教育等細節性的問題。”朱洪說。
採訪中,朱洪也流露出對回訪行為可行性的擔憂。由於擔心鄰居的議論,一般成功收養嬰兒的家庭,都會搬離原來的生活圈,以避免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而產生隔閡。“這種做法能夠理解,但是對於福利院來說,回訪的難度就加大了。”對此,朱洪建議,收養的家庭可以學習外國的收養理念,每年福利院都有不少外國家庭帶著收養的孩子回訪、尋根,教育孩子要有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評估考核為保護棄嬰權利拉開序幕
“嬰兒安全島”的建立,讓棄嬰多了一份安全保障,而要讓棄嬰避免“才出狼窩,又入虎穴”的悲劇,完善的收養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對此,朱洪認為,與“一紙申請表+相關戶口証明”的簡單收養機制相比,現在增加了收養前的評估,“棄嬰並不是誰都可以收養的,在實踐中,發現一些家庭不具備經濟能力,無法給收養的孩子好的成長環境﹔個別家庭對收養孩子的決定意見不統一,這樣收養的孩子就成了家庭中的尷尬角色,很容易就成為家庭矛盾的爆發點﹔還有個別家庭不具有足夠的愛心等,所以即使有錢,也不一定能成功收養棄嬰,我們要綜合種種條件考慮后確定收養。”
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趙軍十分贊同朱洪的觀點,他說:“棄嬰的權利並不能因為親生父母的放棄而消失。無論是從尊重生命的角度出發,還是保障棄嬰健康成長權來看,棄嬰顯然不是隨便誰想收留便可領養的,試想,如果被不適合的人收養,對於棄嬰來說,無異於二次傷害。實行考核評估,有利於對收養工作進行科學化管理,可以讓棄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家庭。”
也有專家認為,唯有建立並完善民間收養認証與回訪機制,努力為棄嬰尋找願意接受,且最有利於他(她)們健康成長的家庭,才是真正對棄嬰負責。畢竟,最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永遠是和諧完整的家庭,而不是群居式的福利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南京通過評估考核確定棄嬰領養人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為保護棄嬰權利拉開了序幕。(記者 鄭晉鳴)
![]()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