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夢,通途夢
綜合效益日益凸顯,“黃金水道”名副其實
660公裡深水航道,1000多平方公裡水域面積……
從壩前登船,溯源而上,波平如鏡。
從急流險灘到高峽平湖,恍如隔世。
“萬噸船隊可以開到重慶。”曾幾何時,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這是中國人對三峽工程寄予的又一個夢想。
長江,中國內河運輸的大動脈,也是聯絡東、中、西部的經濟紐帶,素有“黃金水道”之稱。然而,從重慶到宜昌間歷史上河道狹窄,水流洶涌,礁石林立,巨大的航運潛力得不到發揮,“黃金水道”在長江上游名不副實。
“西陵峽中行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曾經處處是險的川江,如今已是高峽平湖,江闊水深。
天塹變通途。三峽工程運行10年,長江航運發展之快,超乎人們的想象。
對這種變化,沒有人比船上的“過來人”更有感受。
蓄水時節,三峽水庫水面開闊。
大壩上游幾公裡處,秭歸仙人橋錨地——這裡是從重慶上游來船過三峽船閘前的停靠地,不少大小船隻在這裡相依相靠,等候過閘指令。記者連攀帶爬,連過4條船,費了好大勁,才登上一艘5000噸級貨輪。
在長江上航行了23年的張廣陵,是這艘貨輪的船長。
“以前航道條件特別差。水裡有很多急流、泡旋、水下礁石、橫流、水位落差,還有很多90度的彎道。”談起往昔,他打開了話匣子,“那時我是舵工,負責掌舵。由於航道狹窄,必須集中精力航行,同時要通過公共頻道不停與周圍的船和信號站保持聯系,稍有不慎就會船毀人亡。”
一次驚險遭遇,讓張廣陵時隔多年仍心有余悸:“當年我駕駛一艘客輪航行到巫峽河段。航道非常窄,對面駛來一艘拖船帶著很多小貨船。商量好后,決定我們位置保持不變,讓他們先過。結果就在他們的船即將駛過我們時,江面突然冒出一個巨大旋渦,拖船受力后向我們沖了過來。我立刻打舵躲避。盡管如此,我們的船還是被劃了一個大口子。要知道,船上有上千乘客,一旦碰撞,后果不堪設想……”
張廣陵發出由衷感嘆:“有了三峽工程,航道變寬了,水位提高了,事故減少了,長江航運不再艱難!”
數字顯示,三峽蓄水極大改善了庫區航道條件,消除了壩址至重慶間139處灘險、46處單行控制河段和25處重載貨輪需牽引段,航行船舶噸位從1000噸級提高到5000噸級,宜昌至重慶660公裡航道等級從三級升級為一級,實現了全年全線晝夜通航。
軀體赤裸,表情痛苦。壩區三峽展覽館內,一組生動的纖夫雕塑,仿佛將人們帶回久遠的歲月。
三峽纖夫,曾是三峽乃至長江流域艱難航運的縮影。
他們的身影,因三峽工程而消逝,成為歷史背景板上讓人難忘的一幕。
“自古川江不夜航”成為歷史,年平均貨運量為蓄水前最大貨運量的5倍,船舶運輸成本降低約三分之一……三峽工程發揮作用,長江終於成為實至名歸的“黃金水道”:船閘貨運總量從2002年前每年2000萬噸水平提高到2011年以來的逾億噸。
1億噸!計劃2030年才達到的運量指標,提前近20年實現。
“航運的噸公裡成本以分計,鐵路以毛計,公路以元計,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三峽航運條件改善后,對航運事業的促進是巨大的。”曹廣晶說。
今年6月17日,世界已建船閘中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三峽船閘安全高效地運行10年。累計通過船舶57萬艘次,旅客1001萬人次,通過貨物5.9億噸,加上翻壩轉運貨物,通過三峽樞紐貨運總量達6.9億噸,是三峽工程蓄水前葛洲壩船閘投運后22年過閘貨運量2.1億噸的3.3倍。通江達海,許多貨物被運往世界各地。
談起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以前人們往往首推防洪,其次再說發電、航運。
“防洪仍是首位,其次是航運、供水,最后才是發電。”在三峽電廠採訪,無論是企業負責人還是普通員工,都十分清晰地將三峽工程的社會效益擺在首位,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航運發展之快出乎意料,供水效應也讓人們有些“刮目相看”。
受季風氣候影響,長江有豐水期和枯水期。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枯水期,長江天然流量約有每秒3000多立方米。
“有了三峽工程,現在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可以維持長江流量在每秒4000立方米以上。”無數次前往三峽工程進行檢查的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說。
枯水期,水庫向下游補水,有利沿江城鎮供水﹔5月至6月,汛期到來前,三峽水庫騰出庫容,加大下泄流量,有利於城鎮供水和農田灌溉取水。
每年6月,是長江中下游農作物成長的重要時間,需要有1到2周充足的“桃花水”來滋潤。
“公安是農業縣,防汛任務重。但遇到旱災時,沒有水,最后也會顆粒無收。如今有了三峽水庫,長江水量可控了,農業灌溉也得到了有力保障。”71歲的公安縣原水利局局長甘行鬆,在公安防汛抗洪第一線戰斗了45年。
2011年,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遭遇數十年不遇的大面積干旱。三峽水庫實行應急抗旱調度方式,抗旱補水總量54億立方米,相當於一個接近千萬人的大型城市一年用水量,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和通航條件,為緩解特大旱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峽水庫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在長江流域和國家重要戰略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