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今年,市委統戰部為無黨派人士搭建了議政建言的新平台和聯系交流的新渠道:在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中成立四個建言獻策小組,結合交通治堵、文化創新等六個影響首都發展的關鍵問題開展課題研究,為市委市政府決策直接提供參考——

北京:無黨派高知“錦囊”直通市領導

吳迪

2013年12月02日08:3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無黨派高知“錦囊”直通市領導

▲ 唐曉青、陳章良、甄貞等無黨派人士為知聯會今后工作方向“把脈”。

北京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小組利用會后時間探討“城市精細化管理”課題進展。

▲ 北京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小組文化課題組赴北京天壇公園調研。

▲ 北京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小組交通課題組到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調研。

“日本東京的人口已達3000多萬,比北京還多,但交通狀況比北京好,一個關鍵原因是市郊鐵路比較發達,支撐了城市運轉”、“城市快速發展使北京地下空間不斷被佔據,但地下建設還沒有跟上城市地上建設的步伐”、“北京定位是世界城市,為此,應樹立正確的城市化觀念,尤其要創新郊區城市化模式,建設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城和小城鎮,推動城鄉結合部地區的城市化發展”、“今年‘十一’黃金周的游客中,散客很多,政府應推動演藝和旅游行業綁定,吸引散客”……10月18日,多位來自交通、規劃、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無黨派人士齊聚一堂,圍繞涉及首都城市運行管理和社會關心的眾多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將各行各業的精英集中在一起,談問題要害,議破解之策。這不是高校的學術論壇,也不是一年一度的“兩會”小組討論,而是一個無黨派人士議政建言的新平台和聯系交流的新渠道。今年5月,市委統戰部在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中成立了四個建言獻策小組,並根據市委提出的圍繞首都發展中需要黨外人士幫助解決的11個研究課題,在廣泛征求無黨派人士意見基礎上確定了6個研究課題,領域涉及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發揮、治理交通擁堵、城市精細化管理、推進適合首都定位的城市化、社會建設和管理以及稅收體制改革等。這些課題的研究成果將直接報送市委,作為市委市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決策的參考。

據了解,小組首批成員匯集了30多位無黨派代表人士,涉及經濟、教育、醫療、文化等多個領域,均是市委統戰部聯系的無黨派代表人士,以市政協無黨派界別組的無黨派人士和北京黨外高級知識分子聯誼會部分理事為核心。小組的負責人並非相關單位的無黨派領導干部,而是各個專業領域的資深人士。國家文化發展問題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小牧負責“文化研究”、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負責交通研究,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負責城市管理研究,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柴強負責首都城市定位研究,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魯哈達負責社會建設管理研究,中央財大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負責稅制改革研究。小組組成的結構也很有特色,有的小組中組員均來自這個領域的相關行業,如在研究治堵問題時,小組組員有交通台主持人、規劃設計院的工程師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有的小組組員則來自與研究主題相關的各個領域,如在研究首都定位問題時,小組組員有醫院醫生、農林教授、市政研究人員等。有的小組組員個人研究領域綜合性強,則參加了多個小組,如連玉明既是研究“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小組的組長,也是研究“首都定位城市化問題”小組的組員。

此外,為了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材料,建言獻策小組特邀了市規劃委、市住建委、財政局、文化局、廣電局、北京鐵路局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參與研究。

截至目前,小組成員有14條建議被《北京統戰信息》採用並上報市領導、中央統戰部領導參閱。其中,“治理交通擁堵問題”課題組針對北京日益嚴峻的交通擁堵,提出的包括充分利用軌道交通、建設潮汐車道、停車綜合整治等建議,已得到相關部門的採納。

團隊:從“單兵作戰”到“集團作戰”

作為一位從事專業研究的大學教授,李小牧完成一篇調研報告,常常是一蹴而就。而面對“充分發揮首都全國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問題”這個題目,以他為組長的建言獻策小組卻要花上至少半年以上的時間進行精雕細琢。

一個題目從確定到完成,每個細節都要經過反復的商議溝通。平時,組員們通過網絡聯系反復切磋,遇到思想中的閃光點還要通電話、開小組會。執筆人完成報告初稿后,每位組員都要反復傳閱、提出意見建議,再由組長負責吸納修改。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成果,而是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必須十分慎重、精細。”李小牧說。

組成小組后,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就形成了一個團隊。對於這個團隊,李小牧坦言,大家身處不同的崗位,有的是政府公務員、有的是學者、有的是媒體人、有的是企業家,崗位屬性決定了研究問題的視角。把不同崗位的優勢集中到一起,研究的維度、層次和深度就能明顯提升。

這就是把“眾思”化為“大智”,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是首都,無黨派人士具有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顯著優勢,但是分布在不同領域、不同單位,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協調,建言獻策往往局限於個人或少數人,議政建言質量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個人水平,群體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同時,課題研究中,需要破解的難題和集中力量進行攻關的問題,往往綜合性強、涉及面廣,既需要發揮小組成員的特長,也需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相互啟發借鑒。個人研究“單兵作戰”受學科視角、研究資源等多種因素限制,很容易出現零敲碎打現象。成立小組,無黨派人士可以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選擇題目,又可以在不同工作領域的思維碰撞中找到創新點,這就形成了“集團作戰”的整體優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