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減排為首要任務
實際上,此前外地的碳排放權交易開啟時,部分地區是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的。為什麼北京的碳交易並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對於北京來說,碳排放權交易最主要的目標是促進減排,重點在節能減排,並不在交易。”何建坤表示,碳交易初期主要是在企業之間進行。“實際上不希望有太多的第三方介入和炒作,包括個人。比如原本並不需要購買碳排放權,卻介入進來低買高賣,這會導致價格忽高忽低,對初期缺乏經驗的市場形成比較大的沖擊。”
何建坤認為,衡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不是成功,是看企事業單位的碳排放量是不是降下去了,而不是市場交易量的大小。“比如日本東京都的碳交易,量不大,但企業都能超額完成減排任務,這就是一個健康的碳交易市場。”
“在交易初期,維持一個穩定的價格是非常重要的。”何建坤表示,如果碳價忽高忽低,會讓企業無所適從。“企業不知道搞節能劃算不劃算,是不是干脆不節能了,低價購碳就夠了?這樣的情況就很糟糕。”他認為,碳交易價格的穩定會給企業一個持續穩定的信號,讓企業能夠安心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因此,北京選擇暫時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碳交易市場,就是希望穩妥一點,暫時隻在企業之間進行,有限度地對投資機構開放。“當然將來不排除實行一段時間后,再引進個人投資者加入,這是有可能的。但目前還在探索階段。”
有助於減少PM2.5
碳排放權交易究竟會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和改變我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雖然碳交易看上去很專業,但它對市民生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何建坤表示,從長遠看,碳排放權交易必將給市民生活帶來正面的積極影響。
“比如說,大學校園也承擔著節能減排的任務,也會參與到碳交易中來。當學校意識到碳交易可能帶來收益,就會更加重視校園內的碳減排。”何建坤舉例說,無論是將教室、宿舍內的燈具換成節能燈具,還是通過溫度控制節約空調電量,都將是參與主體在有了碳交易市場意識之后可能產生的變化。
而對於大氣質量來說,碳交易同樣有相當正面的影響。PM2.5等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均主要來源於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燃燒,兩者同根同源,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大氣污染物。這就是說,建設碳交易市場可協同治理大氣污染,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記者 楊汛)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