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南寧一居委會12個工作人員服務近8000居民,還要承擔職能部門交辦的各種任務——

誰給社區挂上27塊牌?

2013年11月25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一個社區挂了27塊牌子,作為居民自治組織的社區居委會,異化為難堪重負的基層“小政府”﹔權責錯位的現實,待遇低、壓力大、沒身份的尷尬,讓社區工作者倍覺辛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社會管理的重點、難點、亮點都在社區,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也在社區。推動社區行政、服務兩責分離,讓社區工作走向專業化、標准化,期待突破。

邱成怎麼也想不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社區,會以這樣的方式“揚名”——近日,一則“南寧‘最牛社區’挂27塊牌子堪比白宮”的帖子,讓邱成擔任主任的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北湖街道明秀北社區居委會,“佔了不少媒體版面”。

作為居民自治組織的社區居委會,為何挂上“中心”、“工作站”等27塊牌子?

“牌滿為患”

社區什麼事都得扛,行政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來到明秀北社區門口,白底黑字、規格統一的27塊小牌子“扑面而來”。牌子內容五花八門,既有社區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社區黨員服務站、勞動保障工作站、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官方”色彩濃厚的,又有綠色網吧等“民間”性質的。

“這些牌子都是‘責任牌’,不是‘權力牌’。”邱成說,這些林林總總的牌子,恰好反映出社區工作的繁重。“現在社區工作包羅萬象,從‘婆婆媽媽’到國計民生,可謂無所不包。”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隨著牌子越來越多,邱成的工作量也與日俱增。

邱成的苦惱,政府並非不知曉。

“我們民政部門負責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台子一搭好,其他職能部門以‘工作進社區’為名紛至沓來,哐哐哐,釘個牌,就‘佔了陣地’。”西鄉塘區民政局副局長陸仁偉說,“我去社區調研,發現好多社區都‘牌滿為患’,門口挂滿了,就挂牆上,最后幾面牆都不夠用了。各種牌匾顏色不一、大小不一、材質不一,滿滿當當,蔚為壯觀。”

而27塊的數量也不是“最牛”的。據報道,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深圳龍崗區南嶺村社區主任張育彪就晒過其社區有43塊牌匾,並吐槽“其中很多是虛牌,上級要求挂,不能不挂”。

“職能部門把工作任務一級壓給下一級,壓到社區就到底了,什麼事都得扛。社區本是服務居民的自治組織,現在行政化傾向越來越嚴重。各級行政職能部門把很多社區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壓給了社區。”陸仁偉說,“可以說,社區八九成時間都被各式各樣的行政工作佔用,嚴重擠佔了社區工作人員服務居民的時間。” 

更令人著急的是,上級職能部門把“使喚”社區視為“理所當然”。一次,陸仁偉找相關領導反映社區“泛行政化”的問題,結果換來領導不耐煩的一句:“社區領著政府的錢,不替政府辦事,替誰辦?” 

“無限責任公司”

工作壓給社區,並沒有“權隨責走、費隨事轉”

邱成介紹,明秀北社區成立於2006年,轄區居民7900多人,其中流動人口700多人。“社區隻有12個工作人員,既要承擔上級交辦的各種任務,又要服務這麼多居民,壓力可想而知。”      

眼下,社區正全力應對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工作。“這個月初,我們開始忙活經濟普查的事。上午找商戶填表格,下午錄入電腦上報。”邱成說,因涉及營業收入、利潤額等“敏感數據”,商戶不是很配合。“任我們跑斷腿、磨破嘴,對方不耐煩,一句‘我不是老板,不知道’就打發我們了。”

說話間,邱成的手機響了起來。“上面每天都短信通報各社區完成的進度,壓力實在大。”他又給記者看了另一條短信:“11月12日上午參加西鄉塘區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區域電子繪圖及行業代碼編碼培訓會”。

“這麼專業的會,社區工作人員能開好嗎?”

邱成搖搖頭說:“很多工作,像這個,還有勞動力統計、人口普查等等,太專業了,有些指標看都看不懂。但沒辦法,任務壓下來,就得做。”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