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珉迕
1、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習蘇聯“老大哥”
代表人物:江澤民、李鵬、鄒家華、錢其琛等
主要課程:科技工業知識
1951年,首批375名優秀青年前往蘇聯學習科技知識,其中有紅軍將領、技術人才,也有青年干部。至1963年,全國向蘇聯及東歐國家派出留學人員近萬人。留蘇人員中包括江澤民、李鵬、鄒家華、錢其琛等日后中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2、改革開放初期:接軌西方,去美國
代表人物:成思危、周小川等
主要課程:公共管理,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
1978年,中國政府趕在中美建交前派出首批赴美的50名留學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起步,經濟最為發達的美國,被視為 “接軌國際主流”的首選。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經濟學家成思危,曾在1981年至1984年間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訪問學者,並獲得工商管理學位。
3、1992年起:求問新加坡
代表人物:省市黨政高官
主要課程:經濟管理、企業管理等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中提出要向新加坡學習。是年,由新加坡外交部出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始為中國政府培訓官員。 20年來,幾乎全國所有的省和直轄市都派黨政高官參與這個項目,學習“新加坡模式”。南洋理工大學每年都會聘請退休官員為中國學員授課,這些課程大多根據中國需要而設,譬如“產業升級和轉型”。
4、1998年起:哈佛計劃
代表人物:李源潮
主要課程:政府管理專題
1998年,香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出資啟動“新世界哈佛高級公務員培訓項目”,支持中國內地優秀政府高級公務員赴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專題研修。學員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現任國家副主席李源潮。
2002年,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李源潮作為哈佛計劃第五批次學員赴美。其思路清晰、英語流利,令美方留下深刻印象。哈佛的常規課程結束后,美方甚至專門為其安排了一周的特殊項目實踐。
結束培訓回國后不久,李源潮主政的南京就遭遇嚴重的食物中毒危機。哈佛學來的危機處理培訓經驗,幫助其第一時間成功應對。2009年,時任中組部長的李源潮在哈佛大學演講時,特別回憶起當初這段經歷說:“我要謝謝哈佛! ”
(綜合公開資料)
相關新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