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 高雷
編者按:今年6月,中央部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第一批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集中學習交流,邊學邊查邊改,教育實踐活動進展順利。為展示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好經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宣傳部與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聯合開展“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系列報道,與您分享有關部門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好做法。
說起中國疾控中心,很多人並不熟悉,但說起“非典”、“甲流”、“禽流感”這些讓國人印象深刻的名詞,就像惡魔一樣讓人心有余悸。中國疾控中心正是與這些惡魔進行殊死搏斗的尖兵!
“11年來,中國疾控中心強化能力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強化傳染病防控體系,探索建立慢性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衛生監督技術體系,日益成為中國疾控事業和保障人民健康的中堅力量。”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
開展群眾路線活動
找准群眾健康需求,提高為民服務本領
記者走進中國疾控中心主樓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橫幅。據了解,中國疾控中心7月開始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在完成宣傳動員、學習教育、調研、座談、問卷調查、聽取意見和查擺問題等規定動作的同時,還緊密結合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實際,緊扣教育實踐活動主題,圍繞中國疾控中心的職責、任務,從載體上把握疾控工作的特點,不斷推進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中國疾控中心是一個專業性強,與廣大群眾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綜合公共衛生機構。我們把中國疾控中心教育實踐活動的落腳點和總目標凝練為‘找准群眾健康需求,提高為群眾健康服務的本領’,把教育實踐活動融入到我們疾病預防控制的各項日常工作中,落實到讓廣大人民群眾‘防疾病,享健康,得實惠’上。”中國疾控中心黨委書記梁東明介紹說。
據了解,中國疾控中心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期間,通過加強慢病防控工作,探索偏遠地區派駐制度,加強衛生應急能力建設,積極關注社會熱點,主動響應公眾關切等做法,始終聚焦如何進一步貼近群眾需求,如何更好地解決群眾健康問題,如何依靠群眾推進疾病防控事業發展。
應對突發疫情
捕獲病毒的獵手,人民健康的衛士
今年3月,我國首先發現一種新的H7N9禽流感病毒可導致人的感染。截至10月24日,我國共報道136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其中45例死亡,病死率高達33.1%。這場災難來的突然,但卻沒有像當年的“非典”一樣橫行多久,很快,疫情得到了控制。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場戰役的幕后英雄,正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國家流感中心)的專家和工作人員們。
“從發現疫情到分離出病毒並成功研制出檢測試劑,我們經歷了5個晝夜。這5天,是爭分奪秒的5天,是不間斷實驗的5天,是黑白顛倒的5天!”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流感中心主任舒躍龍回憶到,“我清楚記得,實驗室裡堆積得小山一樣的實驗品,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帶著厚口罩呼吸沉重的同事們,眾多檢測儀器全速運轉嗡嗡的機器聲。”
今年4月,李克強總理來到中國疾控中心,對病毒病所國家流感實驗室,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給予了高度贊揚:“你們的檢測很關鍵,我們明確了怎麼治療,怎麼用藥,怎麼防治,你們立了大功”!
世界衛生組織(WHO)稱贊說:“中國應對H7N9禽流感疫情,堪稱全球典范”。
十年磨一劍
保衛人民健康 建設一流中心
記者了解到,中國疾控中心2009年10月正式啟用了國家投資6.7億、建筑面積為7.7萬平方米的昌平園區。以新址建設為切入點,疾控中心配套設施和整體環境有了質的飛躍,形成一個功能完備、設施先進、技術一流的疾控機構。
“中國疾控中心是在實踐磨礪中成長起來的。”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說,“從科學戰勝‘非典’,到積極主動應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從營養與食品安全、環境與健康的技術支持,到職業病防治﹔從慢病防控到婦幼衛生保健,中國疾控中心的衛生應急工作實現了從疲於應對到從容有序,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出擊,從各自為戰到系統化、網絡化的轉變。”
十年磨一劍。今年是中國疾控中心成立的第11個年頭。從2009年的甲流到今年的H7N9禽流感,中國疾控中心的“獵手”們,努力緝拿著一個個可能對人民健康帶來威脅的“敵人”。
![]() |
相關專題 |
·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