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07: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同志在河北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今年是毛澤東同志開展才溪鄉調查80周年。為紀念這一重要事件,福建省委召開專題座談會,重溫黨的光輝歷史,研究探討如何弘揚我們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
才溪鄉調查是毛澤東同志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革命形勢十分嚴峻的背景下開展的一次農村調查。當年的中央蘇區模范鄉才溪鄉,毛澤東同志先后去了3次。1933年11月是第三次,調查歷時10多天,形成了《才溪鄉調查》這一經典篇目。文章系統總結了才溪鄉政權建設、擴大紅軍、經濟建設、擁軍優屬、支援前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況,用事實回答了在國內革命戰爭的環境下根據地建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這一重要問題,不僅駁斥了左傾機會主義的種種錯誤論斷,對當時整個革命斗爭和根據地建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而且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形成進一步奠定了基礎。這次調查研究是毛澤東同志堅持實事求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生動體現,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鑒往知來,溫故知新。才溪鄉調查雖然已經過去80年了,但其中所體現的求真務實、密切聯系群眾的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歷久彌新,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指導意義。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使活動切實取得成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力弘揚以才溪鄉調查為典范的調查研究之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密切聯系群眾的精神。
求真務實是做好調查研究的思想基礎
重視調查、求真務實,是毛澤東同志的一貫作風。在才溪鄉調查之前,他就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后來,他又進一步指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從才溪鄉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同志做調查研究工作的鮮明特點:親力親為,目的明確,實事求是,態度謙虛,深入細致,等等。這篇包括7個部分、不到1萬字的《才溪鄉調查》,詳盡而具體地概括和描述了當年中央蘇區的實際情況,使人看后自然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是蘇維埃制度優越於歷史上的一切政治制度。這個結論不是產生於主觀判斷,而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這種以求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深入的作風進行的調查研究,為全黨樹立了榜樣,成為幾十年來我們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遵循。
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功。當前,我們的領導干部中還存在不重視調查研究或不善於調查研究的問題。一些同志埋頭於“文山會海”,滿足於看材料、聽匯報,很少下去調查研究,決策靠拍腦袋、工作靠拍胸脯。一些同志雖然去調查研究了,但活動往往是“被安排”的,走的是“康庄大道”,看的是“優美盆景”,沒深入下去,沒見到實情。這些不良作風,對我們的決策、我們黨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
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應繼承和弘揚才溪鄉調查所體現的求真務實精神,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基層、到一線、到群眾中去,既解剖麻雀、也籌劃全局,既聽順耳話、也聽逆耳言,既總結先進經驗、也研究突出問題,特別是把經常性聽取各方面意見尤其是基層群眾意見作為一項制度堅持下去。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情況弄清、把症結找准、把思路理順、把工作抓實。也隻有這樣,調查研究才是求真務實的,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當然,不僅僅是調查研究,任何工作都要堅持求真務實。當前,國際形勢嚴峻復雜,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艱巨繁重,對我們開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自覺地作出表率,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真正做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在求真務實中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相關新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