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政府提供店面 社會組織經營 吸納企業參與

民生調查:寧夏慈善超市試水“自造血”

明年建成200家,各縣區至少5至10家

2013年09月18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絆腳石】

政策法規跟不上

造血能力還偏弱

慈善超市在寧夏的發展,並非沒有困惑。

在李玲華看來,最大的困惑在於身份的確認。雖然銀川市內的超市都以燕寶愛心慈善超市冠名,但是卻無法以連鎖超市的形態出現,“如果是連鎖超市就必須進行公司化運營,按照國家的規定,設置各類相關職能部門,但是這會給超市的運營帶來很大的負擔,更何況是我們這種非營利性的慈善超市。”

目前,燕寶愛心慈善超市每個店都按照個體商戶進行注冊登記,設置獨立法人,獨立核算並單獨上稅,徒增人力和物力成本。“慈善愛心連鎖超市存在法人認定困難,稅收上目前也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可以說,政策法規制度配套還遠遠跟不上慈善超市的發展。”李保華認為,這在客觀上阻礙了慈善超市的發展腳步。

擺在慈善超市面前的另一個現實問題,便是運營發展困難。李玲華告訴記者,目前正在運營的店除了兩個店以外,其他的都是虧損狀態,“雖然幾個運營店面都是政府免費提供的,但是地點較偏,人氣不旺。”燕寶基金還要墊付一大半的貨品費用,這使得原本雄心勃勃希望在全區鋪開慈善超市的基金會,決定暫時放緩發展慈善超市腳步。

“慈善超市還需要政策的進一步推動和民眾的關注、參與。”李玲華坦言,目前,超市雖然設置了專門的物品捐贈區域,但是接收到的捐贈微乎其微,更談不上利用捐贈物品來實現超市的造血與發展,超市的盈利模式仍然在於零售,這與國外的慈善超市相差甚遠。“前店后廠,是普遍模式,就是把捐贈的物品通過維修與加工,以低廉的價格賣出去,實現盈利。”

在李保華看來,發展的問題仍需在發展中去探索解決,“隨著慈善超市的推動,政策的配套和鼓勵一定要盡快跟上。比如,銀川市就在嘗試建立與慈善超市相配套的捐贈物資再生加工中心。”

“我們目前探索出的3個模式,是適應寧夏現階段發展的,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慈善超市必須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人員培訓,積極探索一條更有效的自我造血之路,政府在政策與配套上進行指導與服務,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才能讓這條路更寬敞。”李保華總結這幾年慈善超市的經驗時,如此表達。(記者 朱磊)

《 人民日報 》( 2013年09月18日 13 版)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