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08:16 來源:河北日報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
“飯菜非常簡單,有亂燉、素包子、缸爐燒餅等,大家都是分盛到餐盤裡吃。”餐廳服務員耿立婷回想起總書記在正定的午餐,對記者介紹說,“這一餐算下來每人也就20來塊錢。”
在正定縣塔元庄村委會辦公室裡,挂著一副對聯:“須思官場吃喝一席宴,必耗民間百姓半年糧”。尹小平說,2008年近平同志視察塔元庄時就注意到這副對聯,說有這副對聯在時刻監督和警醒我們,一定要嚴格自律,多關心百姓疾苦。
當年,在習近平同志提議下,正定縣委出台的《關於改進領導作風的幾項規定》中就明確提出,以身作則,不搞不正之風。嚴於律己,清正廉明,不以權謀私,不搞特殊化。要求一般干部和廣大群眾做到的,領導干部要首先做到。對各種不正之風,要堅持原則,敢問、敢頂、敢管,敢於碰硬。
“近平同志要求自己非常嚴格。”何玉說,“不論是陪客還是下鄉吃飯,他都無一例外地堅持交納飯費。”何玉記得,1982年秋天,習近平和時任縣委組織部部長的許維明去南樓公社檢查工作,中午每人吃了一碗面條,近平同志拿出兩元錢要交伙食費,公社書記李宗魁說,已經記上賬了。但近平同志還是堅持交了伙食費。
有一件事張五普至今覺得打心眼兒裡過意不去。他說,那次習書記到西兆通公社調研,到了中午,公社准備安排到門口小飯店吃點飯,習書記說什麼也不去。幾位干部就在公社大院裡,往那兒一蹲,四分錢一個饅頭,一毛錢一盤菜。兩個饅頭一盤菜,本來不收錢,可他非得交。
在採訪中,許多當年和習近平“搭班子”的老干部說,一些基層干部群眾知道這位年輕的縣委書記每天要在機關食堂排隊買飯,生活比較艱苦,有時碰到他下鄉,就把自家種的紅薯、花生、蘋果拿來讓他帶回去,但近平同志總是委婉地拒絕,從不接受這再也簡單不過的贈送。
1983年春天,習近平和正定縣其他4名干部一起赴江蘇三市五縣參觀學習鄉鎮企業發展經驗等。16天參觀學習結束回到正定后,習近平找到負責路上“管賬”的同志,要求分攤此次差旅無法下賬的餐費等。管賬人最終執拗不過,5個人平均分攤了交通住宿之外的費用。
在時任正定縣農牧局局長的王香文眼中,習近平不僅管住了自己的嘴,還要求管住別人的嘴。1984年縣裡准備上一個項目,技術人員都是習書記請來的專家。一次吃中午飯,王香文覺得專家們幾天來很辛苦,中午應破例吃得好一點、上些酒水。向習書記請示后,得到的答復依然是四菜一湯。
四菜一湯逐漸成為正定縣待客的標准。在習近平倡導下,接待來客的“正定宴”出爐了:主要是蕎面扒糕、豬頭肉、缸爐燒餅和餛飩,都是當地的土特產,價廉物美。
1985年5月,習近平即將離開工作和生活了3年多的正定,走前,他想和朝夕相處的同事們吃頓話別飯,就給了辦公室一位同志100塊錢,托他在家裡招待大家。屋裡擺上大圓桌,十多個人圍坐在一起,簡簡單單、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