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08:16 來源:河北日報
“當年天天和同志們在一起,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對鄉親們的喜怒哀樂都有直接的了解和感受,是很接地氣的”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是來聽大家的,看看鄉親們,接接地氣。”塔元庄村黨支部書記尹小平向記者這樣描述了7月11日總書記召開座談會時的場景:“幾張方桌、幾把條凳,坐得很隨便,聊得很熱烈。”那感覺就如同30多年前一次尋常下鄉座談。
熟悉的場景,親切的話語。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塔元庄之行又讓當地干部群眾想起當年那個與大家“一塊干、一塊過”,“很接地氣”的年輕縣委書記——
1982年仲春時節,在中央軍委辦公廳工作的習近平,主動放棄北京的優越條件,來到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當時的正定縣是一個有名的“高產窮縣”,1981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清華大學畢業生、中央機關干部—— 剛開始,當地干部群眾對這個從上面下來的年輕縣委副書記將信將疑。然而,顧慮很快就打消了。
“朴實低調、親和務實”—— 回想當年習近平留給正定干部群眾的印象,時任正定縣委辦公室資料組組長的王志敏回憶說。穿著褪色的舊軍裝、背一個軍用挎包,住在辦公室,吃在大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隊打飯,一起在院子裡圪蹴著吃飯聊天,與當地百姓拉家常、問寒暖,不講排場、沒有架子,這位年輕的縣委領導很快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近平同志來正定工作,沒有迎送之儀。當時縣委安排了一間平房作為他的辦公室兼宿舍。”時任正定縣副縣長的何玉回憶當年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一張三屜桌、一個文件櫥、一把椅子、幾個方凳,兩個條凳支一塊木板就是床,床上鋪一條滿是補丁的舊褥子。老房子泛潮,天晴時,近平同志晒褥子,機關干部都好奇地數,究竟有多少補丁,誰也沒有肯定答案。”
當時在縣委辦公室工作的一位干事說,他愛人曾幫近平同志拆洗過一次褥子,其實那不是補丁,做褥子的布料本身就是用舊衣服拼接成的。他想買一塊布料讓愛人做條新的,習近平拒絕了,“不用了,這褥子挺好的。”
“當時我們吃飯就在食堂外的大樹下,大家買了飯圍坐在一起吃,沒有凳子就圪蹴著吃。‘圪蹴’是方言,就是蹲著。”時任正定縣長的程寶懷回憶說,近平同志來后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還總結這樣吃飯的幾個好處:一是邊吃邊聊,跟開座談會差不多,二是可以互相監督,三是可以不搞特殊。不搞特殊,是習近平一貫堅持的一個原則。當時縣委大院隻有一個食堂,按點開飯,排隊購買,過時不候,無論當縣委副書記還是擔任縣委書記,習近平從不開小灶,有時開會晚了,就來兩個涼饅頭,加一塊鹵豆腐。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來河北視察多次提到接地氣,當年他就很少呆在縣委機關,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跑,往干部群眾家中跑,有時與縣裡的干部結伴,有時單槍匹馬。”正定縣退休老干部張五普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近平同志是在1983年春天,那時我在西兆通公社任書記,他一個人來公社調研,騎一輛舊自行車,下自行車就和我握手。我說,‘習書記怎麼你自己來了,你認得路啊?’習書記說,‘打聽,我打聽著就來了。’”
“當時縣裡最好的車是兩輛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別急的事,近平同志都堅持騎自行車,他自己說這樣既省汽油,又能聯系群眾。”何玉告訴記者。后來近平同志自己回憶說:“那時經常騎自行車下鄉,穿梭於滹沱河兩岸,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騎不動了,得扛著自行車走。”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