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山西清查中發現,假冒保健食品屢現隱秘營銷手段——

民生調查:辦“義診”“講座” 就為賣假貨

法律滯后、執法力量不足成監管難題

2013年08月1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據介紹,保健食品監管即便依據原衛生部1996年3月15日頒布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監管保健食品,也面臨著“舊瓶難以裝新酒”的問題。“舊法規出台時,國內保健品種類很少,總共不超過100種,現在僅一個月就能增加100多種。此外,保健食品許可原來隻強調衛生,現在更強調安全質量,現在隻發衛生許可証,涵蓋不了生產、流通、消費環節,根本沒法對照執行。”劉建國說。

法律滯后咋監管?“考慮到我國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相對成熟,我們根據《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第八條中相關規定,結合省局的行政管理辦法,探索借用藥品法規管理保健食品,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藥物的,一律按生產銷售有害有毒食品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對嚴重違規宣傳的,一律採取區域禁售、全省下架的行政處罰辦法﹔對假冒品按經營假藥論處,一律吊銷經營許可証。希望通過法律法規的整合,形成打擊亂象的組合拳。”趙光國說。

晉中食藥監局保化科工作人員張小瑩說,“按照‘三個一律’,打擊違法行為的法律依據比原來多了,打擊力度更大了。前段時間我們破獲的非法經營案,按照藥品管理辦法,可以罰10萬元,但按照以前的法規,隻能罰2000元,震懾效果大不一樣。”

監管力量嚴重不足倒逼工作機制

保健食品監管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執法人員奇缺。按照日常監管規定,生產企業必須每季度檢查一次,經營企業一年也要至少檢查一次,但由於檢查人手緊張,“即使一年不吃不喝也查不過來”。

據省食藥監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處長王鮮梅介紹,省食藥監局保化處隻有4名工作人員,市一級有2—3人,縣區設定的聯系人通常也管著好幾攤事,監管力量奇缺。但與此形成明顯反差的是,保健食品市場正以爆炸式速度增長,目前全省約有保健食品經銷企業2萬多家。此外,保化處還要負責監管3萬多家化妝品經銷企業。

據悉,山西監管系統共有職工4000多人,擁有執法証的工作人員才2000人,但各項職能整合增加后,將新增監管對象39萬多家,共計50萬家。“再加上監管對象的生產水平、管理水平、道德水平,監管難度可想而知。”趙光國說,“執法力量不足是保健食品亂象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咱們的人員結構是倒金字塔,上面的機關人多,越到下面人越少,山西正著力在鄉鎮建立監督所,將執法人員派駐到基層,打造正金字塔狀布局。”

為此,山西依托執法檢查系統,採用網上督察、暗訪、交叉互查相結合的辦法提高效率、節省人力。

8月14日下午,記者隨兩名執法人員在晉中市新天地商貿城一家保健食品直營店進行了暗訪。在暗訪中,執法人員發現一種保健食品存在違規宣傳問題,“產品標示的功能是調節血脂,但在宣傳冊上保健功能變成了‘輔助減肥,調節血脂’。”

15日,晉中執法人員根據暗訪情況,進行公開執法。在查驗合法經營后,罰沒了違規宣傳冊,並要求對涉及產品做下架處理,進行整改。在執法現場,工作人員通過電腦將檢查報告等錄入省局開發的執法檢查系統。

在省局,通過執法檢查系統,各市局檢查了多少企業、存在什麼問題、處理意見是什麼、檢查報告詳情等等,都一目了然。王鮮梅說:“這樣不僅避免了重復檢查造成的人力浪費,同時起到了督促各地檢查的目的。公開透明披露檢查信息還激發了各地的比拼競爭,有助於監管工作的開展。”

盡管如此,監管力量不足的壓力依然很大。除努力對保健食品市場長期保持高壓態勢,監管部門也呼吁“社會共治”,提醒消費者增強辨別能力,注意看產品包裝上有沒有保健食品標識和批准文號,包括“衛食健字”和“國食健字”﹔還要查看生產企業和保健功能。此外還可以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看產品信息是否一致﹔到生產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查看有沒有公示這個企業。(記者 周亞軍)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9日 13 版)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