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據6月30日《人民日報》)
知人,才能善任。選賢任能,關鍵在把好干部挑出來。什麼樣的干部是好干部?從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好干部的標准又有所不同。戰爭年代,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的干部是好干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政治堅定、又紅又專的干部是好干部﹔改革開放初期,熟悉專業、銳意改革的干部是好干部。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又用20個字畫出一幅“標准像”,賦予新時期好干部以新的時代內涵。
“信念堅定”,就是把理想高高舉過“頭”頂。理想信念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決定政黨的生命長度和厚度。理想信念的力量,是無形而巨大的。“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現在有不少黨員干部,談到理想信念的問題,總是理不直、氣不壯,顯得無所追求。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該當警醒。好干部的第一標准,必須堅持“革命理想高於天”,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志願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為民服務”,就是把宗旨深深烙在“心”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職責所系,更是價值所在。能否牢記宗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是衡量領導干部是否合格的試金石,也是人民群眾對領導干部進行取舍的關鍵點。胡耀邦有幅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好的干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自覺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價值取向和衡量尺度,致力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勤政務實”,就是把發展緊緊抓在“手”中。一個干部能當多大的官、安排什麼樣的職位,不僅取決於自身的能力水平,還取決於事業需要﹔而發揮多大的能量、干出多大的成績,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的。“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好的干部,謀發展、求進步堅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求真務實、不玩虛招,真抓實干、不務虛功,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到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創造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敢於擔當”,就是把責任穩穩扛在“肩”上。領導就是責任,當官必須盡責,權與責從來都是相依相隨的。擔當大小,體現一個干部的胸懷、勇氣和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林則徐有句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好的干部,講真理不講面子,講原則不和稀泥,他們敢於正視問題不回避、承擔責任不推諉、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而那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太平官”、“老好人”,注定會為老百姓所唾棄。
“清正廉潔”,就是把名利遠遠拋在“身”后。當今世界,人的價值理念多元碰撞和交鋒,金錢的崇拜令心志幾近頹喪,誠信的丟失使社會滑向畸形。一個領導干部最后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是否恪守“清廉”二字。“萬分廉潔只是小善,一點貪污便為大惡。”好的干部,有一個“百毒不侵”之身、“金剛不敗”之軀,為官從政把住一個前提:不謀私,守住一條底線:不腐敗,物欲橫流面前始終保持恬淡寧靜的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業重如山,視名利淡如水,懷一身正氣、洒兩袖清風。
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畫一幅好干部的“標准像”,組織部門能夠選有標本,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干部個人更是學有標杆,借以砥礪自己的品行、打造自己的形象。有理由期待,這幅畫像必將帶來一派優秀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