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06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郭憲綱
在國際政治中,“極”指的是能夠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和產生重大影響的力量,“多極”指的是世界上同時並存的3個或3個以上的這種力量,而“多極化”則是用來描述國際格局從單極或兩極向多極演化的態勢。自二戰結束以來,國際格局在經歷了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后短暫出現的單極主導或“一超多強”格局后,眼下正朝著世界多極的方向加速演進。
世界多極化孕育於冷戰時期的兩極格局。當時,主宰世界的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實力開始相對下降。面對美國喪失二戰后絕對優勢的局面,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的尼克鬆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說,即世界上出現了美國、蘇聯、中國、西歐、日本五個力量中心,形成相互制約的平衡關系。進入80年代,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國的興衰》中指出,歐洲和日本已在經濟上對美國構成了嚴重挑戰。從經濟的角度衡量,世界已開始從兩極轉向多極。
不過,從綜合實力上看,這時美蘇仍是兩大主要力量,中國、西歐和日本雖實力上升,中國甚至被提到與美蘇並列的大三角關系之列,但與美蘇相比,綜合國力相距尚遠,不能成為一極。國際格局仍是兩極框架,世界多極化尚處於萌芽狀態。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了唯一的超級大國,世界進入了一極或一超多強的格局。此時,世界多極化雖有發展,但各力量間仍很不平衡。單邊主義一度大行其道,美國不顧包括西歐主要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反對,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世界多極化趨勢似乎受挫。美國一些學者也錯判形勢。其代表人物是克勞斯·海默,他在90年代初宣稱世界進入了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時刻。在這種單極論盛行下,基辛格頭腦冷靜,在1993年告誡世人,由於共同敵人和威脅的消失,西方聯盟的凝聚力下降,歐洲、日本與美國的利益沖突增多。同時,由於經濟增長速度不同,日本、德國或歐盟及中國必將崛起,美國盡管還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對國際體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基辛格的判斷是客觀和准確的。進入21世紀后,世界多極化趨勢開始提速,主要緣由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經濟實力對比出現了不利於西方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在新世紀開始發力,嶄露頭角,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出現了超越發達國家的趨勢。
與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欣欣向榮相反,美國等西方國家深陷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至今復蘇乏力,債務纏身。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導致西方國家構成的七國集團演變為新興市場國家與西方國家共同組成的二十國集團,以解決世界面臨的各種挑戰。同時,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發言權也相應擴大。
對於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快的現實,越來越多的學者予以肯定。如美國耶魯大學伊曼紐爾·沃勒斯坦、英國倫敦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維克多·托馬斯、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德蒙布裡亞等,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世界正沿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的大趨勢。
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快的原因很多,譬如美國的過度擴張政策、金融監管力度偏弱等,但最重要的動力是科技發展、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
二戰后,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制造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構成生產要素的人員、技術、設備、資金在全球流通加快,跨國公司觸角伸向全球各個角落。獲得獨立的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抓住歷史機遇,利用本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學習先進科學,掌握生產技術,培養人才,發展本國經濟,逐步奠定了趕超發達國家和實現區域一體化的基礎,由量變到質變,逐步形成了能夠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極”,推動了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而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國之所以表現突出,正是由於它們依托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經過幾十年的埋頭苦干,才得以使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在世界舞台上的分量越來越重。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化,改變著自工業革命以來形成的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世界格局和秩序,使世界多極化進程呈現出不可逆轉的勢頭。
由於信息技術革命的迅猛推進,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社會信息化全面展開。新媒體對國際政治的影響更加直接和迅速,任何力量若為所欲為、違反國際關系准則,必將受到國際輿論的強烈和廣泛的譴責。如美國發生的“虐囚門”事件的圖片,通過網絡快速傳遍世界各個角落,對美國形成巨大壓力。美國決定從伊拉克撤軍,原因很多,但與國際輿論的這種壓力密不可分。可見,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也是推動世界多極化的動力之一。
世界多極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可逆轉。它否定了一種或兩種力量獨領風騷、主宰世界的時代,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意義深遠。
首先,世界多極化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由於多極化,世界力量對比趨於平衡,而在多種力量相互制衡下的世界,發生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比起為所欲為的單極世界或劇烈對抗的兩極世界,將會大大降低,從而為和平與發展長期成為時代的主題創造了必要條件。二戰后,區域戰爭時有發生,但未再爆發世界大戰,與世界多極化密切相關。
其次,世界多極化為人類的文化多樣化和繁榮提供了沃土。在單極或兩極世界下,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容易失去互相競爭和促進的動力,喪失向前推進的活力。多極化的世界恰恰有利於多樣性的文明存在與發展,因為在世界多極化時代,任何一種或兩種力量都無法將自身的文明強加於其他文明,從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樣性。而多樣性的文明間可相互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從而展現出勃勃生機,孕育出新的創造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再次,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相輔相成。在力量失衡的單極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強加自身意志,毫不顧及他國意願。在多極化的世界,任何力量都會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約,國際規則、法律的制定和執行需要反映出各國的訴求。在越來越民主化的國際社會,需要遵守多數國家通過民主程序建立的國際秩序。因此,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是良性循環的關系。
第四,世界多極化反過來亦有利於地區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在單極或兩極世界,主導世界的一種或兩種力量會限制其他國家和地區按照自身利益和國情發展經濟。而在多極化趨勢不斷加深的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在獲得了更多發展空間的條件下,能夠更加自主地決定經濟發展道路和推進地區一體化的進程,從而進一步加快經濟全球化的步伐。
世界多極化仍處於形成期,但隨著其與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間相互作用的加深,世界多極化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的。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