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堅定信心 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企業界人士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座談會發言摘要

2012年12月03日10:4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走適合自身發展之路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劉中軍

劉中軍

劉中軍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成立時間比較短,去年年底正式挂牌,定位是文化科技公司,主要任務是數字出版與發行。

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我最大的體會是,中央對文化產業的要求很高,其中把文化實力和文化競爭力提升到了作為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的高度,由此可以看出黨中央建設文化強國的決心和信心。

我認為,達到十八大提出的要求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這裡要靠我們每一個產業集團自身的突破,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第二,在深化改革中,我們面臨著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現在出版音像制品基本不能盈利,有的還得賠本。在這方面,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亟須加強。文化創意企業將面臨產業升級,假如在這個環節上保護不力的話,創意的價值就很難在市場上得到實現。產業也好,改革也好,法制建設也好,都需要加大力度,確保我們能夠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健康環境中穩步向前。

做大產業做強文化

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 潘凱雄

潘凱雄

潘凱雄

黨的十八大充分肯定了過去5年乃至10年文化建設發展的輝煌成就,其中特別談到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諸多文化企業的集合構成了文化產業,但是現在大家說產業多說文化少,因為產業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增長多少、創造了多少GDP等等。而文化相對來說是一個泛泛的東西。

文化發展到底體現在哪裡?學習十八大精神后,我們有這樣一個共識,文化產業的本質是文化,我們的目標是做大產業,目的是做強文化。可以說,做大產業是手段,核心是為了做強文化。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就是我們對十八大相關精神的一個基本理解。基於這樣的理解,我們認為文化產業下一步將要面臨3方面的任務。

首先,面臨繼續深化改革的任務。即怎樣真正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第二,做大產業的任務。因為十八大提出的一個目標就是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什麼樣的產業能夠稱之為支柱產業,一般的說法大概佔GDP5%以上,目前我們的數據是不到3%,距離成為支柱產業最低標准還有2%,任務依然是十分艱巨。第三,做強文化的任務。我們做大產業的指標很清楚,而軟實力有時候可能就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篇文章,甚至是裡面的某一句話。所以說,增強文化軟實力、把文化做強,這樣一個任務在某種意義上講比前兩者更為艱巨。

(責編:楊麗娜(實習)、常雪梅)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