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
>>
專題報道
葉劍英大事年表 (1940年──1949年)
2006年09月25日10:26
【字號
大
中
小
】【
留言
】【
論壇
】【
打印
】【
關閉
】
1940年 43歲
1月4日 與何應欽再次會談。針對何企圖限制中共抗日武裝力量發展的各種要求,嚴正指出:國民政府應允許八路軍的3個師擴編為3個軍9個師﹔承認陝甘寧邊區政府及其所轄地區﹔承認在抗日前線肩負敵后抗敵任務的解放區。
1月11日 出席《新華日報》創刊兩周年紀念會,並講話。
3月6日至9日 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各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以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的身份在會上作了《關於作戰與磨擦問題》的長篇發言。以大量事實,宣傳十八集團軍的抗戰業績,有力地駁斥了國民黨有關戰區參謀長對十八集團軍所謂“游而不擊”、“制造磨擦”、“破壞抗戰”等等污蔑,有效地抵制了蔣介石企圖通過這次會議加罪於十八集團軍,制造輿論,進而發動更大規模反共高潮的陰謀活動。這次發言得到了廣泛同情,被譽為“舌戰群儒”。
3月14日 國民黨頑固分子在成都制造“搶米事件”,嫁禍於中國共產黨,趁機查封《新華日報》成都營業分銷處,逮捕分銷處負責人、中共川康特委書記羅世文和共產黨員車耀先等10余人。事件發生后,立即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強烈抗議,並派潘梓年去成都交涉。
3月 由重慶新華日報館印行的《葉劍英抗戰言論集》在重慶出版。
4月初 和林伯渠、董必武訪晤抵渝的南洋僑胞回國慰勞團發起人、華僑籌賑總會主席陳嘉庚,就有關國共兩黨磨擦問題進行了交談。
6月至8月 和周恩來同何應欽、白崇禧在重慶就共產黨的合法存在、陝甘寧邊區的承認、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的擴編以及國共軍隊作戰區域的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
7月7日 和周恩來致函何應欽,要求國民黨最高軍事當局立即制止韓德勤、石友三所部對新四軍、第十八集團軍的進攻。
7月17日 和周恩來就國民黨軍陳長捷部進攻晉冀豫邊區事再次致函何應欽,要求速加制止。
9月6日 和周恩來電告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民黨軍令部已向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發出掃蕩長江南北新四軍的命令。
10月4日 出席中共中央南方局會議,根據周恩來的提議,任南方局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副書記,並專設葉劍英工作組。
10月中旬 蔣介石密令特務機構監視周恩來、葉劍英,不得讓他們離開重慶。
11月30日 和周恩來就新四軍北移問題同國民黨代表軍令部次長劉為章進行談判。
12月5日 和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建議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名義電復劉為章,要劉下令停止桂軍和霍守義師對江北新四軍的進攻。
12月中旬 陪同周恩來與國民黨代表劉為章、張沖多次進行談判,要求推遲新四軍北移限期,要國民黨軍隊停止磨擦活動。
12月24日 國共兩黨代表就兩黨關系問題舉行談判。談判中,周恩來、葉劍英嚴正表示:中國共產黨的讓步是有限度的,如果國民黨再不停止進攻,陝北的封鎖仍不解除,那末,發生內戰的責任全在國民黨。
1941年 44歲
1月1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民國三十年的元旦》一文。
1月6日“皖南事變”爆發。
1月12日 接到中共中央和蘇北新四軍關於新四軍皖南部隊遵命北移,途遭國民黨軍包圍、襲擊的急電后,與周恩來立即向國民黨談判聯絡代表張沖提出抗議,要求急電制止。
1月13日 和周恩來向何應欽、白崇禧、劉為章、張沖提出最嚴重抗議,要他們立刻轉達蔣介石,要求立刻解除對新四軍的圍攻。
1月14日 陪同周恩來會見蘇聯駐華使館武官崔可夫,聽取他對解決“皖南事變”問題的建議。
同日 和周恩來再次致函蔣介石,要他下令立即停戰撤圍。
1月17日 獲悉國民黨當局悍然宣布新四軍“叛亂”並取消新四軍番號的通令后,和周恩來再次向張沖提出嚴重抗議。
1月19日 主持南方局軍事組人員編印成《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象》的傳單,隨后向國內外秘密散發。
本月 陪同周恩來多次與沈鈞儒、鄒韜奮、黃炎培等愛國民主人士交談,揭露國民黨制造“皖南事變”的真相。
2月3日 從重慶返回延安。
2月 14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兼十八集團軍參謀長。
2月23日 致函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沖,重申中國共產黨對“皖南事變”和蔣介石1月17日命令的立場。
4月 30日 在《解放》雜志上發表《評國民黨抗日反共的兩面政策》一文。
5月5日 在延安在職干部紀念馬克思誕辰123周年學習會上,作了題為《加緊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與軍事》的報告。
6月9日 與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向劉伯承、鄧小平等發出《關於冀南平原對敵斗爭的指示》。
6月 組織總參謀部有關人員研究討論蘇德戰爭爆發后的日軍動向問題。向中共中央建議,中共的戰略思想和戰爭准備的重點應當放在日軍南下方面,為中共中央制定戰略思想和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9月12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並在會上發言。
10月29日 根據葉劍英的提議,中央軍委正式作出《關於建立情報網的決定》。
11月7日 與王稼祥共同主持起草的《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由中央軍委正式下發部隊執行。
11月 兼任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軍事學院副院長。
12月8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 45歲
2月25日 為《八路軍軍政雜志》題詞。
3月 與朱德等出席在延安召開的高級技術干部會議。
4月8日 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向彭德懷、左權、聶榮臻、劉伯承、鄧小平等發出《關於由華北抽兵准備應付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指示。
夏 組織參謀部人員分析研究蘇德戰場上兩軍力量對比及消長趨勢。認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是整個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對中國抗日戰爭的發展十分有利。將此意見上報中共中央,受到毛澤東、朱德的贊許。
11月7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評蘇德戰爭──紀念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一文。
12月16日 在《延安日報》上發表《劉伯承同志五十壽祝》詩二首。
1943年 46歲
2月7日 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向各戰略區發出《關於主動加強統戰工作的指示》。
2月23日 為紀念蘇聯紅軍建軍25周年,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實行軍事教育革命》一文。
3月16日和20日 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央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
7月 出席軍委檢查留守兵團工作會議,並發言。
夏 國民黨調動50萬軍隊准備進攻陝甘寧邊區,為此向中共中央提出在加強軍事防御的同時,著重實施政治戰、宣傳戰的方案,被毛澤東、朱德所採納並付諸實施。迫使國民黨頑固派停止了這次大規模反共磨擦。
1944年 47歲
5月21日 在延安出席中國共產黨六屆七中全會。
6月9日 為由重慶抵達延安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一行21人設宴洗塵。
6月22日 向中外記者作《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的長篇報告,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7月22日 以美軍上校包瑞德為組長的美軍觀察組由重慶飛抵延安。
8月3日 同美軍觀察組會談,詳細介紹了敵后戰場情況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的編制與裝備等情況。
8月6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文。
12月16日 陪同朱德總司令與美軍觀察組組長包瑞德上校會談有關雙方軍事合作問題。
1945年 48歲
4月23日至6月11日 以大后方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
6月24日 出席由周恩來召集的在延安的南方局各有關同志座談會,並作了發言。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隨之勝利結束。
8月28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雙方代表於10月10日簽定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0月8日 在《解放日報》上發表《為美軍擬在煙台登陸事的鄭重聲明》。
11月4日 為美軍干涉中國內政事,發表抗議通電。
11月19日 在《新華日報》上發表《關於和戰的談話》。
11月27日 在延安舉行記者招待會,發表《關於中國內戰問題》的談話,闡明了內戰根源,分析了內戰的前途。
12月9日 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鄧穎超、葉劍英、陸定一、吳玉章組成中國共產黨出席政治協商會議的代表團。
12月16日 和周恩來、吳玉章、鄧穎超、陸定一等由延安飛抵重慶。在機場對記者就如何停止軍事沖突、成立軍事三人小組等問題發表談話。
12月18日 和周恩來、董必武等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並發表談話。
12月22日 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以“調處”中國內戰的名義來華,抵達重慶。23日,與周恩來、董必武訪晤馬歇爾。
12月24日 與周恩來在中共代表團駐地招待文化界人士。
12月27日 與周恩來、王若飛同國民黨代表王世杰、張群、邵力子在國民參政會就全面停止內戰和政治協商會議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商談。
12月31日 與周恩來、王若飛函復中國民主同盟主席張瀾。重申中共無條件全面停止內戰的主張,表示完全同意於明歲元旦國共雙方下令所屬部隊,即日停止武力沖突。
1946年 49歲
1月5日 同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與國民黨代表張群經過談判,初步達成停止國內軍事沖突的協議。10日,國共雙方代表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並分別向所屬部隊發布了停戰令。
1月10日 出席在重慶舉行的政治協商會議。
1月11日 為《新華日報》創刊8周年題詞。
1月13日 和國民黨代表鄭介民、美國代表饒伯森等由重慶飛抵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成立。任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調處國共軍事沖突和監督雙方執行停戰協議。
1月15日 同鄭介民、饒伯森聯名發布軍調部第一號公告並附“和字”第一號命令。
1月21日 同鄭介民、饒伯森聯名發布“和字”第二號命令。
1月24日至27日 分別致電各解放區負責人,對如何執行“和字”第二號命令提出具體意見。
2月28日至3月6日 隨軍事三人小組(周恩來、馬歇爾、張治中)視察北平、張家口、集寧、濟南等地。
4月上旬 國民黨北平當局於4月3日拘押新華分社和《解放》報等單位工作人員40余人,制造了“四三”事件。率軍調部中共代表團全體人員同國民黨當局進行堅決斗爭,使被捕的新華分社和《解放》報等全體人員光榮出獄。
5月31日 在北平舉行記者招待會,呼吁中外輿論制止國民黨當局查禁北平77家報刊的反動行為。
6月21日 就閻錫山撕毀停戰協定並向解放區發動進攻事,向鄭介民、饒伯森提交備忘錄。
6月 26日 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議,以 30萬大軍向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部隊發起圍攻,發動了全面內戰。
7月4日 同羅瑞卿向各區談判小組發出《關於在力爭和平與准備自衛戰爭的總方針下,談判斗爭應注意事項》。
9月9日 在北平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發表了《關於安平事件調查結果的聲明》。
11月 飛赴東北,解決軍事調處執行部長春分部領導人選及美方在東北設聯絡組問題。
12月7日 致函慰問陝甘寧邊區前線將士。
1947年 50歲
1月1日 致電慰問晉冀魯豫解放區全區將士。
2月7日 在北京飯店舉行雞尾酒會,與北平各界人士話別。
2月21日 率領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最后一批人員飛返延安。
3月2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陝西清澗縣棗林溝召開。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留在陝北﹔劉少奇、朱德東渡黃河﹔葉劍英、楊尚昆到晉西北。
3月底4月初 與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等率領向晉西北轉移的中央和軍委機關東渡黃河,到達山西省臨縣三交鎮雙塔村。
4月11日 中共中央決定:中央及軍委大部工作機構暫留晉西北,組織后方委員會,葉劍英為書記,楊尚昆為后方支隊司令,李維漢、鄧穎超為委員。
5月1日 奉中共中央指示,將原軍委外事組改組為中央外事組,兼任外事組主任。
6月22日 連續致電中央,報告東北地區國民黨軍動態。
6月至7月 與晉綏、晉察冀解放區領導人聯系,征召一個團的新戰士,經短期訓練並配足武器后,開往陝北。
6月至8月 組織情報部門收集國民黨軍的作戰部署、兵力配置和蔣介石對戰局的判斷等情報,及時上報中央並轉劉伯承、鄧小平,以配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行動。
7月 赴河北省建屏縣西柏坡村參加中央工委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
9月10日 在土地會議上發言。強調貫徹中央頒布的土地法大綱的重要意義。
9月 作《過五台山》組詩。下旬,返回三交鎮雙塔村。
11月底,前往陝西米脂縣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同任弼時一起主持土地問題的討論。
1948年 51歲
2月中旬 在三交鎮主持召開糾正臨縣士改偏向問題的會議,並在會上作了報告。
3月 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領中央后委機關到達西柏坡。
5月9日 任華北中央局委員、華北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
5月21日 出席華北局會議。會議討論了華北軍政大學的各項籌建工作。
5月23日 到達河北省獲鹿縣南新城村,著手組織華北軍大的工作機構及配備各級領導班子。
6月9日 主持召開華北軍政大學校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作報告,提出了華北軍大的任務和辦校八條措施。
6月11日 在全校干部大會上作《認清形勢與任務,堅決為黨的教育事業而努力》的報告。
7月1日 華北軍政大學舉行開學典禮,在典禮上致開幕詞。
8月24日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召開的擴大會議。
9月4日 向中共中央、毛澤東呈報《關於華北軍政大學的工作報告》。
11月17日 在華北軍大校黨委擴大會議上作總結發言。
12月13日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任中共北平市委副書記、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兼北平市市長。
12月15日 到達保定。
12月17日 出席中共北平市委第一次會議,宣布中央批准的北平市委、市軍管會、市政府的組成及主要負責人的任命,並作了重要講話。
12月24日 在參加接管北平的干部會議上作《關於軍事管制委員會的任務、組織機構及我們如何工作》的報告。
1949年 52歲
1月1日 以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名義,發布《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第一號布告》,對全市城郊實行軍事管制。
1月21日 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同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移住頤和園萬壽山益壽堂。
1月29日 在頤和園景福閣主持召開有傅作義的代表參加的會議,准備進行北平接管工作。
1月31日 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
2月1日 任負責北平和平接交工作的機構“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
2月2日 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從西郊進駐城內。
2月3日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的入城式,同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彭真等在前門箭樓上檢閱了參加入城式的部隊。
2月4日 接管舊北平市政府機構。
2月12日 出席北平市慶祝解放大會,並發表講話,宣布了北平市軍事管制時期的六大任務。
2月21日 出席北平市學生代表大會開幕式,並講話。
2月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先后接見前來北平的“南京人民代表團”和“上海和平代表團”,商談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等事宜。
3月10日 向北平市軍管會各部門發布《關於處理舊人員和接管工作的指示》。
3月17日 頒布《北平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稅收機構令》。
3月24日 前往高碑店,迎接由西柏坡北上的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
3月25日 陪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在北平西苑機場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部隊。
4月1日至15日 參加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達成了待南京政府簽字的《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
4月7日 召集城、郊區區長會議,宣布市政府關於廢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鄉人民政府的決定。
4月14日 在北平市政府新舊職員大會上發表講話。
4月20日 南京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
4月21日 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同日 在北平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科長以上干部會議上講話,提出了北平市政工作的基本任務與發展方向。
5月23日 和彭真主持召開北平市攤販代表座談會。在會上提出了對攤販進行管理與整頓的具體要求和方法。
6月4日 出席北平市中小學教職員代表會議。在會上發表講話,號召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
6月10日 出席各地來北平參觀工業展覽的代表座談會。
7月1日 為華北軍政大學成立一周年紀念題詞:“不教而戰是謂棄之﹔不學而教是謂害之。”
7月2日 出席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致開幕詞。
7月9日 參加北平市紀念“七七”抗戰12周年大會並講話。
8月1日 被中共中央任命為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
8月19日 奉調赴華南工作,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任命聶榮臻繼任北平市軍管會主任兼市長。
8月中旬至9月上旬 從北平南下,經武漢、九江、南昌到達江西贛州,與參加解放廣東的第二野戰軍四兵團、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負責人以及原華南分局、兩廣縱隊負責人等會合。
9月7日 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制訂廣東戰役作戰方案。
9月8日 與陳賡聯名向中央軍委及第四野戰軍總部電告《關於解放廣東作戰計劃》。
9月中旬 連續三次主持召開華南分局擴大會議,研究並解決了華南地區黨、政、軍統一協調問題,以及后勤和支前工作問題。
9月21日 出席華南分局干部大會。23日在會上作綜合報告,談了任務與情況、城市政策、城市管理、團結會師、加強領導等五大問題。
9月28日 與陳賡聯名下達《廣州外圍作戰命令》。
10月2日 第二野戰軍四兵團、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發起廣東戰役。
10月11日 與陳賡、鄧華致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表示不贊同他關於“目前我軍仍不宜攻佔廣東”的意見,堅持第四兵團先參加打下廣州,再入廣西的原作戰計劃。
10月13日 接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關於“陳、鄧兩兵團仍執行原計劃佔領廣州不變”的電令后,立即主持召開華南分局會議,和兩兵團首長部署全力奪取廣州的作戰。
10月14日 人民解放軍攻佔廣州。
10月19日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任委員。
同日 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
10月21日 任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10月28日 以廣州市長兼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的名義,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和慰勞參加解放廣東的人民解放軍軍政干部。
11月4日 廣東戰役結束。
11月11日 廣州軍民舉行慶祝解放大游行和人民解放軍入城式,與方方、鄧華、賴傳珠、李章達等檢閱了群眾游行隊伍和參加入城式的部隊。
11月17日 廣東省軍區成立,任司令員兼政委。
11月27日至12月1日 主持召開廣州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致開幕詞與閉幕詞。
12月5日 指揮廣州市公安總局干部、部分警備部隊和工人、學生對非法地下錢庄實施取締,一舉扭轉了廣州市金融混亂的局面。
12月 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2月21日 湛江解放。至此廣東大陸全部解放。
葉劍英大事年表
(1897年──1919年)
(1920年——1929年)
(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
(1950年——1959年)
(1960年——1969年)
(1970年——1979年)
(1980年——1986年)
來源:
zzzzzz
(責編:蔣榮華)
[
打印正文
] [
給編輯寫信
] [
E-mail推薦
]
留 言 區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人民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人民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人民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4.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或人民日報網絡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網強國社區注冊用戶可以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 碼:
到強國社區注冊
鏡像:
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聞線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招聘英才
|
幫助中心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聯系我們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京朝工商廣字第0394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