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来自一线的党代表传递基层声音--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重庆来自一线的党代表传递基层声音

2012年11月08日13:51    来源: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王亚非代表:

  马戏城圆了几代杂技人的梦

  “马戏城的修建,可说是圆了几代杂技人的梦!”党的十八大开幕前夕,作为连续参加十七大、十八大的党代表,王亚非百感交集。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她提出的关于修建重庆马戏城的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重视,被列入重庆这5年的十大公益性项目。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2014年上半年主体工程将完工。

  5年前,时任重庆杂技团团长的王亚非,把推动重庆文化建设尤其是杂技事业的发展当作重要任务,带到了党的十七大。近些年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方针,重庆杂技扬名海外,但在本土市场却缺乏专业平台。就在十七大召开前,重庆杂技团推出的大型情景杂技童话剧《红舞鞋》,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在南岸艺术中心连演9场,获得巨大成功。但杂技团本身面临的硬件瓶颈,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王亚非说,重庆杂技团的现有剧场只能容纳200人,像车技、蹦极、悬吊等高空表演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些高难度的节目根本无法上演。“如果为了达到演出效果,每次都得花高额费用租场地,无疑会大大增加杂技团的经济负担。”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重点,因此修建马戏城的建议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回忆起当初的提议,王亚非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党的十七大以来,重庆文化建设不断发展。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市民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总投资近5亿元的国际马戏城,全部按照俄罗斯马戏技术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重庆市‘两江四岸’的又一个地标!”王亚非不无自豪地说。

  现在,王亚非的身份由重庆杂技团的团长变为重庆演艺集团的艺术总监,她把心思更多地倾注到重庆演出市场的发展上。“有了演艺集团这个平台,有了集团下属杂技、曲艺、芭蕾等专业队伍以及演出公司等营销平台的支撑,我相信重庆演出市场能够更加活跃。”王亚非认为,马戏城的建成,也将有利于整合重庆演艺市场。

  两三年后,马戏城将建成完工。如今,王亚非考虑更多的是马戏城的市场运作。她希望能引进国外的营销团队,借助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创意,将马戏城建成重庆的文化名片、旅游名片。

  尽管市场之路困难重重,但王亚非说,“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做,我们杂技人世世代代不怕困难,越是困难越是向前!”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