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来自一线的党代表传递基层声音--十八大专题报道--人民网
人民网

重庆来自一线的党代表传递基层声音

2012年11月08日13:51    来源: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回眸·感动

  黄蓉生代表:

  首批免费师范生全部投身基教

  赴京参加党的十八大前,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收到铜梁一中一位青年教师的一封信。这位青年教师已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多,是西南大学2007年首批免费师范生。信中,青年教师表达了对党中央、国务院施行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拥护,恳请转达其感激之情。同时,信中还提到,当下农村教师资源依然缺乏,教学条件仍旧艰苦,希望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扶持。

  “这封信表达了青年教师的感恩之情,也体现了一份责任与担当!”黄蓉生清楚地记得,5年前赴京参加十七大期间,她也收到了这批学生集体写的一封信,希望通过她向党中央转达他们“矢志教育”的决心。

  2007年是国家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第一年。黄蓉生说,该政策施行的目的,是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教育工作。而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作为首批免费师范生,他们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事实证明,这一政策的施行,使得师范生生源质量更高,每年录取分数线高出重点线几十分;同时,学校也把他们作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家来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尤其令黄蓉生欣慰的是,2011年全国1万多免费师范生中,西南大学就有2877名,去年毕业后全部进入基础教育战线。

  同2007年相比,5年之后,黄蓉生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改善也持肯定态度。此前,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为此,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明确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而且还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写进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通过鼓励创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等一系列政策,扩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黄蓉生说,以西南大学为例,每年年终统计的就业率,都达到了90%以上。“现在基本上是只要学生愿意,都有就业岗位。”黄蓉生说。

  无论是师范生的培养,还是大学生就业,关键还在于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作为来自教育战线的党代表,黄蓉生说,今年将继续关注高教问题,并就通过改进高校教育评价评估体系、提高高教水平和质量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专题

分享到:
(责编:李晨阳、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