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經濟界人士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共創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經濟界人士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

2012年11月16日10:41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兩個全面”缺一不可

□王大樹

實現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是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結果。兩者聯系緊密,缺一不可。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鼓舞人心。過去30多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一系列偉大成就,與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和教訓,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果斷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密不可分的。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在這樣一個新的歷史進程中,隻有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一系列要努力實現的新要求。從經濟領域來看,我們要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使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等。努力實現上述新的更高要求,還要靠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通過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的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增添長期發展后勁。

(作者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切實增加居民收入

□楊宜勇

勞動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其中收入分配問題是重點之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為我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實增加居民收入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收入分配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大問題,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收入分配問題,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方面,十分敏感、十分復雜,既要盡快行動、見到實效,又要著眼長遠、統籌謀劃。分析起來,未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是如何縮小收入差距,難點在於如何理順社會分配關系。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我們必須把提高“兩個比重”和實現“兩個同步”落到實處。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體的措施是通過建立最低工資制度、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來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具體的措施是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的同步。總之,初次分配改革和再分配改革同等重要,分配條件的改革與分配過程的改革同等重要。隻要我們堅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求真務實,一定能夠實現收入分配起點更高、收入差距更小,分配關系更加合理的目標。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相關專題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