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鑫:實現新要求的三個維度--十八大專題報道--人民網
人民網

唐鑫:實現新要求的三個維度

2012年11月10日14:41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發展進程的協調性

我國小康社會建設經歷了一個由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過程。最初提出的目標是到上世紀末,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0美元,200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900美元,基本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提高、民主法制健全、文化教育發達、資源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據權威統計數據分析,2010年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達到80.1%。在這樣的形勢下,黨的十八大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巨大成就,得益於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堅持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回顧走過的道路,不難發現發展進程的協調性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發展進程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協調、城鄉區域協調、人與自然協調等方面。經濟社會協調可以從經濟發展效率、社會發展的水平、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指數的動態穩定性以及經濟增長穩定性等四個方面來測度。我國社會勞動生產率已達到40800元/人、城鎮化率為51.27%、CPI偏離數為20、GDP增速標准差為3,這些都比10年前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進步更大,相比10年前僅為14203元/人,表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程度有所提高。

城鄉區域協調可以從城鄉居民的收入狀況、資本投入、教育投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來測度。當前,我國城鄉人均固定資產投入比為3.23、城鄉在校學生每百人擁有專任教師比為1.3、城鄉移動網絡使用率比為3,這些數據呈現下降的趨勢,表明這些方面的城鄉差距在縮小。但是,城鎮與農村居民收入比呈現上升的趨勢,表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還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人與自然協調可以從資源消耗、環保投入、資源現狀以及環境狀況等方面來測度。與10年前相比,我國萬元GDP能耗已經從1.2萬噸標准煤下降到0.98萬噸標准煤、環境保護支出佔財政支出比從0.91%上升到2.7%、污水處理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從75%上升到9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6平方米上升到9.7平方米。這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實習)、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