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習式反腐”系於法治彰顯依法治國

余興輝

2014年11月14日14: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要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的這一表述點出了中央反腐的法治化方向和路徑。(11月14日 人民日報客戶端)

“權大於法”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絆腳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加快了法治反腐步伐,“習式反腐”攻堅權大於法,將反腐系於法治,將全面深化改革系於法治,將整個中國同樣系於法治,法治反腐提升依法治國正能量。

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全會既是對我們黨法治思想、法治實踐的總結,更掀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而法治反腐成十八屆四中全會一大亮點,開啟反腐敗斗爭新階段。厲行法治成為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方式,彰顯我們黨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推進依法治國。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力“打虎”“拍蠅”推進“不敢腐”。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公布了近700名官員被調查或處理的消息,絕大多數為廳局級官員,其中省部級及以上領導干部多達56名。黨的十八大以來歷經兩年的“反腐風暴”,有超過18萬名黨員干部被處分。在深入查辦案件的同時,推進一系列治本之策,從“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治本之路最終要靠制度和法治,其本身就是依法治國的重大實踐。

法治反腐是制度反腐的新超越。黨的十八大特別強調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隻有堅定地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之路,才能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法紀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什麼人,不論其職務多高,隻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實現標本兼治。

法治反腐需要更加注重法治的“頂層設計”。法治反腐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從國家和黨內層面,通過制定和實施法律,限制和規范公權力行使的范圍、方式、手段、條件和程序,進一步健全公正、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運作機制,充分發揮法治對於公權力的引導、規范、制約和懲戒作用,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司法公正促進反腐敗公平正義。堅持司法正義的反腐敗斗爭,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樹立法治的權威。確保反腐成果不因時、因人而改變。在法律制度的執行上不搞下不為例,不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 法律面前,一視同仁、一以貫之,決不允許有法外之地和不受法律約束之人,如劉鐵男受賄案庭審直播公開審理等,把法治反腐提到了新的高度,有利於樹立法治理念,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義、尊重程序、保障人權的法治精神,使法治精神浸潤人心。

依法行政筑牢反腐敗防線。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樹立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理念,不斷完善依法行政相關制度,以制定“權力清單”等形式,依法明確並向社會公開主體資格、法定職責、執法依據、執法程序。進一步健全依法行政監督體系,杜絕行政執法人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保証行政權依法廉潔高效的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習式反腐”將反腐敗逐步納入法制軌道,讓法外之地無處容身。走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之路,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將制度和法治的“籠子”越扎越緊,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和韌勁,不斷取得法治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取信於民,必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黃策輿、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余興輝文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