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面对“天价学区房”,政府该怎样出手

士心

2016年06月24日14: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正值毕业季,北京150万购买“学区过道”的消息,又把“天价学区房”问题推向风口浪尖。6月23日,有媒体刊出调查报道,发现尽管年初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可采取多校划片,即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到每个片区,希望让天价学区房热降温,但学区房价格上涨趋势并非缓和,反而让高价买学区房的家长更为焦虑,担心变数增加,买了房也不一定能上名校。

学区房价格持续升温,政府出手也未解焦虑,致使有人对“试行学区制”、施行划片就近入学的做法,产生了怀疑。有人甚至认为所谓的学区制已经误入歧途,形成另一种择校,与教育公平越来越远。

实际上,政府部门急于出手调节,社会舆论遽下结论否定,说明人们对试行学区制这一新生事物,心态还是过于浮躁。平心而论,即使催生了学区房价格暴涨这一现象,与以往“潜规则”盛行的择校方式相比,划片就近入学仍然公平许多。起码它是通过公开的房价上涨这一市场规律,调节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供应短缺”问题,而不是依靠权力批条子、暗箱操作搞赞助,容易滋生腐败。

至于会不会造成“富二代”有更多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笔者认为纯属多虑。炒作学区房的毕竟是少数。况且,即使没有天价房这一因素,因财富多寡而造成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同样存在。请家教、找陪读、上高价补习班,哪个不需要资金支持?

另外还要知道,学区房价格高,并不是中国“专利”。在有的国家,比如美国,由于公立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本学区的房产税,好学区房子贵,公立学校得到的教育经费就多,教育质量就更好,会吸引更多重视教育的家长趋之若鹜,促使房价进一步上涨,产生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过由于它采取的是对买房和租房一视同仁政策,只要在本区内居住,适龄儿童都可以登记排队入学,此外它还有不少质量较高的私立学校,供有钱人交钱受教育,因此学区房价格倒没有高得离谱。

又比如韩国,由于教育质量有地区差异,所以也有许多家长甚至会卖掉住房,到教育水准高的地区租房居住,因此这些地方的房价与租金也居高不下。不过,因为韩国初中实行所谓“平等制”,一般老师在一个学校执教6年后,必须调到邻近同等的其他学校执教,而小学生在小升初时,是通过电脑被随机投放到附近不同中学,因此同一地区的初中,基本上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个别地区会出现“学区房”价格上涨。

我们试行学区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对其效果,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与检验。政府部门所要做的工作,应是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适当借鉴国外做法,循序渐进推出各类举措,对试行学区制的做法予以完善,慢慢让学区房热降温,逐渐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天价学区房“高烧”不退甚至“升温”的主因,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因此在硬件上,应取消实际上仍然存在的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分,统一建设和配置标准,不达标则追究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在软件上,对邻近地区的师资实行定期轮换制度,缩小现有各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在此基础上,对同一地区的生源由电脑进行随机投放,类似于年初教育部提出的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不同学校的生源更为均衡。时机成熟时,对确在本区居住的居民,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一视同仁,学区房价格可能就不会被炒得太高。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可通过专业的宣传引导,让家长们明白,热衷于学区房未必是理性选择。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虽有一定道理,但对孩子不一定都有好处。人为变换生活环境,有的孩子可能就不适应。进了名校,学习竞争激烈,孩子精神压力加大,有的甚至会丧失学习兴趣。更不用说有人因买高价学区房带来家庭资金困难,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进了名校成绩却没有提高,得不偿失。

适时出手,多措并举,学区房价格或可回复到相对合理区间内,教育整体质量也会提高。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士心热评”专栏:

    网评精粹:


“入党就是吃苦”应成为党员的共同追求

讨来的好未必“真的好”

看待“公务员辞职”应改变“官”念

揪出威胁纪检干部背后的“李鬼”

把党章既刻在心上更抓在手上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作者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