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青年报:“顺应民意”不应总在狠撞南墙后

毕诗成

2016年04月12日08:1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顺应民意”不应总在狠撞南墙后

  有时候,民意就如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如同酒肆外面的招牌——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晃一晃,需要哪一个就拿出哪一个。

  4月10日起,湖南凤凰古城景区暂停148元的“围城收票”。3年前,出台“围城收票”政策时,媒体一片反对,商户和居民聚在码头抗议,可反对声浪根本无法撼动官方决心,在抓走几个“闹事”群众之后,“进城费”果断开始收取。

  3年后突然取消,理由是“顺应民意之举”。可仔细分析,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3年来,政府从门票中收取的费用超过40%,而现在,根据湖南省取消行政事业型收费中的“资源有偿使用费”“宣传促销费”,以及国务院停征价格“调节基金”的规定,政府再想收到同比例的收入,已经做不到了,跟资方也无法达成共识。好处没有了,也就没了收下去的动力。另一方面,3年来当地居民多次请愿、联名抗议,根据政法部门评估,“如果继续执行,可能会出现关门歇业、群众堵塞游道等情况”。没有甜头还有麻烦,进城费自然取消——可从资方角度,政府此举显然有点任性;从民众角度,这个纠错来得太晚。

  为什么当初万千人反对仍然可以围城收费?无外乎权力太大,民意太小,说一句“游客太多有点乱、收费才能秩序好”就坐地收钱。现在,按照当地政府人士说法,“大量的、多次的上访,让凤凰县委县政府感到‘民意不可违’”——好一个民意不可违,可惜它的代价太大了,时间太久了,民众说服政府的成本太难以承受了——经过这3年,很多商户已经一蹶不振、心灰意懒。

  围起城墙收钱,是为了“民意”;拆掉收钱“围墙”,也是为了“民意”。有时候,民意就如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如同酒肆外面的招牌——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晃一晃,需要哪一个就拿出哪一个。“民意”自身应有的韧性、刚性,应得到的敬畏、尊重,都没有了,像一块橡皮泥一样被捏来捏去;冲撞到无法收拾了才不得不回头,甚至还是在自己无法再吃甜头的背景之下,我们也就很难“喜大普奔”地谈论“被顺应”了——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民意”,顺的是谁的心?

  “顺应民意”不应总在狠撞南墙后。同在上周末,西安市搞了场电视问政,问政对象是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领导。工作人员作风懒散任性、经适房违规出租、五证不全楼盘销售屡禁不止等乱象被曝光,民众不满意投票比例高达70%。于是,局长四次鞠躬道歉,副市长约谈,周末安排整顿……坊间疑问:这些问题存在多年了,平日大家意见就非常大,管理部门为什么非得到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之后,才小鸡叨米一样不断说“重视”“顺应”呢?民意从来就在那里,江湖地位为什么可以天壤之别呢?

  顺应民意是现代政治生活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最佳润滑剂。“民意”要在公共决策中扮演好应有的角色,就不可能建构在如同橡皮泥一般柔弱的基础之上,必须通过民意反馈系统、代议机构、媒体与社会监督等,彰显民意的刚性,有效地影响到权力决策系统当中。否则,解释权总在官员手里,“欢喜怎么样就怎么样”,真民意一定会被什么东西遮蔽起来,要么被忽视,要么被漠视。暗箱里头不生产正义,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不听之、不顺之、不应之,叫民众如何信任你、服从你、支持你?

  为官之道,是发自肺腑地尊重民意、敬畏民意,不把民意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更不作为拿来扯大旗的虎皮。多么希望,这种“顺应”以后更顺畅一点、更得心应手一点,而不总是那么多人、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之后,才突然要“顺应”了。

网评精粹:


贪官受贿“讲原则”是没原则

读懂周恩来“这里只有纤夫”的公仆情怀

保护举报人为深化反腐添动力

因纸少“不出证”亦是“作风病”

问题导向是学习教育的“动员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