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读懂周恩来“这里只有纤夫”的公仆情怀

倪洋军

2016年04月11日13:2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同志们!这里没有总理,只有纤夫。”说完,周总理和纤夫一起喊着纤夫号子,万众一心拉纤保护大堤。波涛汹涌,狂风大作,总理与抗洪群众们一起用身体筑起铜墙铁壁……这是大型廉政话剧《纤夫》中再现周恩来总理1958年指挥黄河抢险时的一幕感人至深的场景,让全体观众眼含热泪。

所谓“纤夫”,是指那些拉纤为生的人。当年,黄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僵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气壮山河。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当年黄河抢险的紧要关头,周恩来总理与黄河纤夫一起并肩作战、同心同向、血肉相连,见证了人民总理为人民的崇高情怀,值得各级各地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悟、躬身践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纤夫拉纤,无论是顺水,还是逆水,都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往前再往前。面对自然灾害,周恩来把自己比作纤夫,就是要与广大群众一起誓与灾害斗争到底、坚决拉着共和国命运之船奋力前行,这是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具备的坚强党性。应该说,在前进的道路上,向来不会一帆风顺,当遇到急流险滩、艰难困苦的时候,进还是退、上还是逃,是检验信仰是否坚定、党性是否坚强的主战场。不可否认,少数党员干部,包括某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温水煮青蛙,满足于在顺境中休闲自在,当出现矛盾与问题的时候,不能像纤夫一样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而是能让则让,能躲则躲,缺乏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精神。相比之下,周恩来总理面对天灾、人祸和自身疾病,始终信仰坚定、公正严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拉着共和国命运之船奋力前行,即便是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也不忘初心,“我多么希望能拉着共和国这条大船继续往前走啊!”

团结就是力量。纤夫之所以能拉着船只行走在充满险滩急流的黄河岸边如闲庭信步、泰然自若,靠的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团结、彼此一心的强大力量。这一点,在周恩来总理的身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始终保持平民总理的朴素本色,无论到哪里,都很注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并且不忘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和自己以身作则,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战斗在一起。当前,能否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最后胜利,迫切需要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沿着既定的目标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确保党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纤夫心胸坦荡,为了拉船前行,常年累月劳作在江河岸边,留下了深深的纤夫脚印,但没有带走祖国山河的一草一木。周恩来总理作为党、国家和人民的“纤夫”,更是做到了大无大有,他没有亲生儿女,但他将全部的爱给了他所热爱的人民,从来不为自己以及家人亲属谋求过半点特殊化的照顾,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劝侄回乡、建设家乡。因周恩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也会在很多时候“委屈”邓颖超。建国初,周恩来就曾压下邓颖超的一级工资。周恩来尽管“委屈”了自己以及亲属,但却成全、成就了别人,让中国号巨轮得以破浪前行。这种“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公仆情怀,必将教育和引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求真务实、主动作为、奋勇向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