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光明日报:从历史的中国深入认识现实的中国

2014年06月18日09:25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从历史的中国深入认识现实的中国

从中国寻求发展道路的历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可从中国寻求发展道路的历史来深入认识“三位一体”。

近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中国一些仁人志士在救国于危亡的短短几十年间,开展了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救国图强运动,可惜的是虽蔚为壮观,但中华民族依旧没有摆脱困境。这一时期各种思潮虽空前活跃,但大多数都因水土不服而渐从国人的视野中隐退。20世纪初,中国人在选择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上曾迷茫徘徊,而社会主义则以其实践效果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曙光。然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党内有些人教条地按照马克思主义“本本”、共产国际的指示来“指点”中国革命,出现诸多失误。

在毛泽东等同志的努力下,通过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艰苦斗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但由于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革命战争思维影响,我们只是在曲折中前行,在尖刀上行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经过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总结中国历史经验、解决中国问题、促使中国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确立了保障这条道路和这一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应着重从中国的历史来深入认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道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与我国历史发展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我们不完全具备,但所讲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应当坚持,且必须与中国历史和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晚年在坚持人类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列宁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多样性思想,把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试图寻求一种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沿着马克思、列宁的思路继续前行,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中国搞社会主义,没有现成公式可以遵循,没有既成模式可以照搬,必须走自己的路。由此,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并“立足中国国情”进行实践探索;要认识中国国情,就需要确立正确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中国国情,我们党得出一个对中国道路具有“总依据”意义的论断,即我国社会主义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然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上述逻辑可以看出,中国道路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注重从中国历史的逻辑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教训与当今实践表明,以“唯上、唯书”思维看待社会主义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行不通,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必须同我国历史和实际相结合;民主社会主义虽然具有某些合理因素,但不完全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方位的中国国情;当今西方的某些主义再“先进”,但不是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不接中国地气,解决不了中国问题,只能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资源对其合理因素加以借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接中国地气(历史和现实)的我们自己的理论,这一理论既适合中国,又解决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引领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是高于各种社会思潮的一种好的“主义”。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