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校园里还是多了一些官气,少了一些学气。”近日,某知名高校校长在离任演讲中的一句感慨引发无数关注。拿掉那些戴在头上的行政级别“官帽子”,恢复高校医院等单位的应有角色,是越来越强烈的社会呼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
副部级研究院、正厅级协会、副厅级医院……这些,已成为公众身边随处可见的一个尴尬现象,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明明是钻研的学术或艺术,偏偏“行政级别”成为这些单位在社会“亮相”的第一形象。在单位内部,行政级别往往决定着对资源配置的话语权,行政化对业务掣肘的现象不断显现,甚至滋生出腐败和寻租的土壤。
对那些毫无必要的“官帽子”,必须坚决摘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中央要求已经明确,需要的是以扎实有序的工作措施,认认真真加以贯彻落实。
必须看到,取消相关单位的行政级别绝非易事。“戴帽子”不易,“摘帽子”的阻力可想而知。
摘掉一些单位的“官帽”,需要科学缜密的部署设计,也需要啃硬骨头的决心和“自我开刀”的勇气。从“戴帽子”的单位内部来说,推动建立单位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逐步实现内部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约束内部行政管理的权力,让职业水准而不是行政级别成为评价单位和职工的主要依据。
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需要有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稳妥有序进行。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出台配套措施淡化和剥离附着在行政级别上的各种利益和好处,推动改革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以制度设计倒逼“行政化”的转变。
摘编自新华社4月3日电文/李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