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青年报:拆拆挖挖的市长们该清醒一下了

曹林

2013年10月21日0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拆拆挖挖的市长们该清醒一下了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被调查,一个副部级高官落马,舆论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不少当地网友都称,季建业到南京后如此大拆大建,顶着反对声砍梧桐,好大喜功地推雨污分离,弄得整座城市乌烟瘴气,不出问题才怪,早晚有一天会出事——因此,舆论觉得季的落马是在意料之中。尚不清楚季因何落马、因哪起腐败案被牵出、具体腐败细节如何、是否与大拆大建有关,但从季建业落马后的舆情可以看出,当地百姓对这种大拆大建是深恶痛绝的。

像这样一主政某座城市就将这座城市搞成“乌烟瘴气模式”的市长不只一个,放眼望去,不少城市都陷于这种因太多工程上马而满城尘土飞扬和拥堵的发展困境中,不少市长都因此被市民起了“某拆拆”、“某挖挖”的绰号,比如华中某市前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就被市民称为“满城挖”。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对此充满反感的市民无法阻挡滚滚而来的推土机,只能以起绰号的方式表达不满。季建业落马,深受大拆大建之苦的市民一片支持调查之声,那些热衷于拆拆挖挖的市长们都该清醒一下了。

不排除一些市长大拆大建的初衷是好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城市落后的设施,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以只争朝夕的热情去做出实在的政绩。但这种良好的初衷一定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节奏与规律,顾及市民的承受力,不能过度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不能透支城市的财政和其他资源。

像一些城市那样,短期内上马数百个工程,路都被挖了,树都被砍了,旧楼都被推倒了,这自然是城市和公众无法承受之重。短期内要拆那么多旧房旧楼,要完成拆迁任务,必然会有强制,会埋下群体冲突的隐患。路都被开膛破肚,城市无法不到处渣土车横行和四处灰尘,无法不堵成一锅粥。也许,市长们热衷描述的“路都修好、楼都盖好”后的前景很美好,但这个时间不短的“阵痛”以及埋下的隐患是城市难以承受的。这种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也打破了城市发展节奏,把10多年、甚至20多年要修的路和盖的楼压缩在三五年修完盖完,这种大动作必然带来不堪重负的大折腾。

而且,一些城市超常规的大拆大建,也透支了城市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严格来说,有些为了拆建而大举借贷的城市可能早就破产了。可不少市长是不以欠巨债为忧的,反把能欠债当成政绩,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一个市长把几任市长的钱都花了,完全不顾寅吃卯粮对地方财政的透支以及带来的危机。

这样的拆拆挖挖往往也隐藏着巨大的腐败危险。大拆大建不一定会有腐败,但可以肯定地说,大拆大建留下了很多腐败机会。为什么呢?因为大拆大建会带来无数的资金运作,会给垄断着资源分配权力的人带来巨大的寻租机会,工程发包给谁?采购哪家的产品?这些都有腐败机会。一些官员之所以迷恋推土机,迷恋大拆大建,除迷恋高楼大厦这种上级能看得见的政绩外,也是迷恋其后的腐败机会。常常是大楼大桥建起来了,官员也倒了一批。

站在一座城市的沙盘模型或地图面前,市长们常会产生一种大干一场的冲动,这里画个圈,那里画根线,偌大的城市在沙盘模型中成了一个可以随意塑造、随意改变、任意规划的模型。当政者一定要防范这种沙盘和地图前的冲动,现实的城市不是沙盘模型。随意画的一根线就可能是影响到无数人生活、打破无数人安宁的折腾。站在沙盘前豪情万丈无比冲动的时候,到现实中走一走,看看现场,听听民意,冷静一下,这也是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吧。

更多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

人民日报·来论:“被死亡”官员应开口说话

法制日报:养老改革闭门造车易被利益绑架

新京报:“查开房”泄露隐私,不能不当回事

京华时报:“尿红墙”不应成为北马“传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方蕊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