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光明日报: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王伟光

2013年09月11日08:44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四、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担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存在着用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科学研究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就必须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放在第一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毫不动摇、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具体的研究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在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重大原则、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作用。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和阐释,增强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建设好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新的贡献。要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掌握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掌握其中所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其转化为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内在动力。要准确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方法,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创新思维能力,防止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碎片化、微观化、片面化。

五、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科研主攻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从来都是在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索中不断前进的。只有准确把握、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才能把思想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进而把整个社会向前推进一步。当前,我们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面对处在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善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要深入研究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设立一批重大研究项目,组织优势科研力量,深入开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改革研究,重大国际问题研究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水平的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

六、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众,既要了解历史又要了解现实,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学术和理论“接地气”才能“有人气”。人民群众处在实践的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更细致、更透彻,对情况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获取发展源泉和动力。要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扎扎实实做学问,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用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要在夯实学术基础、创作严谨规范的学术论文的同时,还要掌握群众语言,善于创作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用得上的活泼生动的理论宣传文章,弘扬正气,引导舆论。要经常用人民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要不畏艰难,知难而进,也要敢于承认失误、修正错误。只要我们是真正为人民做学问,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就什么错误都可以纠正,什么错误都应该纠正。

七、为人民做学问必须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生命。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工程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实践载体,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目的在于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创新,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不断创造体现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的新的理论观点。大力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不断增强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力求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文风清新,力戒言之无物、故作高深、食洋不化、食古不化,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理论学术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大力推进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创新,不断提高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科研组织管理创新,形成有效整合资源、促进充分竞争、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管理机制。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始终紧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始终站在世界学术发展的最前沿。

当前,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之中,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这既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重要舞台。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为国家长治久安和我们党长期执政而出谋划策,为解决人民疾苦和提高群众福祉而集思广益,与时代共奋进、与国家共荣辱、与人民共呼吸,努力成为忠诚服务于党和人民事业、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学问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