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这天,他在办公室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他在第一条即提出“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的学习方法,让笔者深有感触。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因此学习要“宁精勿杂”;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学习要“宁专勿多”。新的历史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已经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那么究竟该如何学习,学习方法是关键,周总理的“精、专”之说意义深远,启示良多。
“精”在质量,“杂”在数量,质量重于数量。托尔斯泰曾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这话说到了点子上。现如今,一部分党员干部并非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在如何学习上却犯了一些“形式主义”的错误,以为知识必须面面俱到,读书必须“宁滥勿缺”,于是,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干部,或许他们看似渊博,却不懂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在笔者看来“面面俱到”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唯有在“精”字上下功夫,精选一些可以提高党性修养的书,精选一些对思想有益的书,精选一些与工作关系密切的书,方能提高知识“含金量”。
“专”则深入,“多”则肤浅,深入重于肤浅。习近平同志曾说过:“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这就告诉所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知识上千万不能因为“贪多”而“消化不良”,而要像吃饭时细嚼慢咽一样,细细品味,深刻感悟方能“豁然开朗”。一个“专”字代表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学而不思终究肤浅;一个“专”字代表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价值吸收,“走马观花”难免偏颇。或许,“桌上永远只放一本书”才是所有党员干部应该持有的学习态度,学习莫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对知识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