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竞争性选拔的初衷是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也确实有一大批优秀干部在这种机制下脱颖而出,但不可忽视的是,竞争性选拔并非十全十美,如果在选拔干部时“唯分定人”,搞成“选秀”、“作秀”,就可能把社会注意力过多地吸引到干部选任上,既伤了那些有实绩、有能力的干部的心,也容易助长干部队伍的浮躁情绪。(人民日报)
公开选拔是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促进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途径,对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加快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纵观近几年的公开选拔,的确让一些的优秀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为领导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然而,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在任职之后表现并不理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与所任岗位需要的能力要求有较大差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事实上,随着高分低能公选干部的产生和出现,不仅影响了公开选拔工作的用人质量,而且给公开选拔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当前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亟待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曾从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干部选用和评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尤其是对于干部选用和评价工作中不能一味只讲年龄不讲经历,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不能简单以考试分数一锤定音。在笔者看来,干部的公开选拔不能简单地唯“岁数”、“票数”、“分数”、“数字”,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的观点、做法和制度体制。分数虽然可以证明干部的知识储备能力,但是单纯的以此为衡量标准,就会伤了那些有实绩、有能力干部的心。
其实,干部的选拔,不仅要看分数高不高,更要看群众认可度高不高;不仅要看讲得怎么样,更要看干得怎么样,真正体现凭实绩看德才、以德才用干部。既要讲究考试能力,更要讲究政绩实事能力。将分数作为考察的一部分,突出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让政绩实事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硬杠杠”,才会对干部选拔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导向,真正促使干部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干实事上。毕竟,只有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才能让百姓诉求得到回应,加速形成社会发展进步的良好局面,让公开选拔起到真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