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11时30分左右,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盘江大桥(青莲老桥)垮塌,截至9日21时,已核实有5辆车坠河失踪,其中轿车1辆,微型面包车3辆,越野车1辆,已确认3人被救起,6人失踪。(据7月10日《京华时报》)
一场暴雨,让久经考验的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盘江大桥“垮塌”,噩耗传来,关注的目光从四面八方聚集,人员身亡、财产损失、现场施救,牵动着大家的心。但当媒体披露,盘江大桥维修加固不久,网上难免有一些质疑声,大桥的维修质量在暴雨洪水面前咋如此脆弱?
据报道,盘江大桥建于1969年,全长160余米,宽8米,为空腹式混凝土双曲拱桥,历经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淋,经受住了“5·12”地震的考验,盘江大桥仍完好无损。出于大桥安全的考虑,盘江大桥进行了维修加固。不久前的6月19日,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段扬等人还来到盘江大桥验检加固工程质量,“具备了更加安全的通行条件”。
按理说,盘江大桥经过维修加固,理应经得起大风大浪。也许是盘江大桥过往车辆过多,不堪重负;也许是岁月腐蚀,实在难以承受;也许是暴雨过大,洪峰难敌,盘江大桥垮了,一塌糊涂。人们不禁要问,是天灾还是人祸?但盘江大桥垮塌的事实不容改变,5辆车和6人失踪是眼前事实。
灾难当前,四川省党委政府快速反应,开展拉网式排查,尽最大努力搜救落水群众,实行交通管制,核实坠河车辆及人员情况,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但组织专业机构对大桥垮塌原因进行论证,笔者难免有疑虑,为何科学论证一定要等到灾难发生后再去做,事先都干嘛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