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络上一则“浙江省温州市泰顺24岁年轻女干部任副镇长”的帖子,引发公众关注,不少人质疑其身份背景、学历,甚至怀疑泰顺县干部选拔程序是否公正。此贴所指人,正是18岁就考上当地大学生村官的王珊珊,她出生于普通家庭,其母为当地教师,其父为当地供销社职工。王珊珊提拔干部公示期已满7天,近期她将就任泰顺县筱村镇副镇长一职。(据4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可以说,关于年轻干部提拔使用的话题,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从总体上来看,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凝聚社会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踏上脱颖而出的“星光大道”。
观念要解放。不可否认,一些人总觉得“姜还是老的辣”,年轻干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敢把年轻干部放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和考验,不敢放手支持年轻干部开创性地工作,等等。大量事实证明,诸如此类的陈旧落后思想,是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为此,要破除论资排辈思想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破除求全责备的形而上学观念,树立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用人观念;破除平衡照顾、感情用事的思想观念,树立择优竞争的用人观念;破除小圈子选人观念,树立公平公开、靠制度选人的用人观念;破除片面理解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的旧观念,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新观念。只有破除这些陈旧观念,坚持不拘一格地选贤任能,各类青年才俊才能出得来、上得去、走得远。
制度要给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离不开制度的驱动。良好的制度机制,可以让年轻干部的发展通道多元又宽敞,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正因如此,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平衡照顾、论资排辈的旧习,引入竞争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从制度上开辟优秀干部成长的“快车道”。对待年轻干部不吹毛求疵,不一味苛求,而要扬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善于发现年轻干部身上的“闪光点”,注意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在他们的黄金时间及时推上重要岗位,让其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担当重任。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大胆选拔,破格使用,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从而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打开“绿色通道”。
舆论要支持。在网络舆论里,常常出现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现象,一些网友总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年轻干部的背景,总是以“元芳怎么看”的心理来揣测,认为其中必有“隐情”,认为年轻干部都是“官二代”、“富二代”,他们的成长“不靠谱”,主要靠“潜规则”进步、靠“暗操作”成长、靠“开后门”浮出,进而产生强烈的“排异”反应。应该肯定,网友的质疑是干部监督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有利于各级党组织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使干部选拔的过程更公开、更透明。但对年轻干部成长来说,需要网络舆论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偏激;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猜疑;多给他们一点“阳光雨露”,少一点“狂风暴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工作上多支持,精神上多鼓励,让年轻干部真正英雄出少年。
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天。各级党组织既要尊重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又要尊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特殊规律,给更多的年轻干部提供更加公正公平的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干部涌现出来,使我们党的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